钟穗
鳝鱼的别名很多,又称黄鳝、长鱼、淮鱼、土龙、田鳗等。每年小暑前后,经过冬天的养精蓄锐,春天的活力激发,加上初夏的丰富食源,到了鳝鱼最是肥美的时候,且有一种特殊香味,是最佳的食用期,民间有“小暑鳝鱼赛人参”的谚语。
我小的时候,鳝鱼在水乡的稻田泥塘中极为常见。割完稻,翻好地,也放了水的时节,一过晚饭,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带上小竹篓和自制的竹夹子,到水田里捕鳝鱼。那时候,鳝鱼真叫一个多,或大或小,有粗有细,小的直接徒手抓,大的用竹夹子夹,无需多久,满载而归。
鳝鱼类似于甲鱼,有丰腴之美。口感因烹法不同而各异,生炒柔而挺,红烧润而腴,熟焖软而嫩,油炸脆而酥,别的鱼难以做到。
在吾乡,鳝鱼做菜,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将粗壮的黄鳝活杀,整鳝切段,称“鳝筒”,另一种是鳝丝。吃鳝丝不像吃鳝筒,从洗涤、斩杀、切段,直到烹饪,一条龙下来,可以不假人手。鳝丝必须得靠市场里专人划制,否则会弄得自己手忙脚乱。
鳝丝在民家,主要是炒炒爆爆,图个清爽。到了菜馆,最受宠的就属那款“响油鳝糊”了。所谓“响油”,是指菜肴上桌后,店员必要浇上一勺滚油,随着“嗤啦啦”一阵爆响和忽地腾起的油气,鳝糊上铺着的葱姜蒜泥等芳香的作料,与沸油对抗着,激发出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可说是复杂的美味。筷子一捣开吃,烫、滑、嫩、鲜,极为下饭。
鳝鱼全身是宝,除去鳝肉,鳝骨也是个好东西。过去的江南餐馆、面馆,吊汤都需用到鳝骨一味。将宰杀鳝鱼剔出来的鱼骨,洗净沥干后,在热油内炸透成金黄色,再加入姜葱、热水,熬出的那一锅汤,颜色乳白,其鲜无比。那种纯净自然的味道,真的可以令人怀想不止。
■李昊天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