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靠得是基层干部来落实。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产业逐步转向规模化经营,数字化乡村建设已提上日程,新发展阶段对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个过硬”的要求,为广大农村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力量。
政治过硬,补足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精神之钙”。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政治过硬是始终放在首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乡村干部队伍唯有练就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各级乡村振兴干部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本领过硬,培育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力量之源”。我国有几百万农村基层干部,他们身处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干部队伍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能力。本领强弱决定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当前,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聚焦农村改革的堵点与痛点,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一线听取农民群众意见,以问题导向淬炼思维能力,以改革精神破除一切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因素。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形势更为复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乡村干部“三农”理论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研判、处理矛盾和独当一面的能力,在乡村振兴一线中锻炼、成长、成熟,培育补齐“三农”短板的强大力量。
作风过硬,绷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之弦”。乡村干部队伍要练就过硬的作风能力。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工作理念上,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乡村干部要充分做到扑下身子听民声、换位思考尊民意、扎扎实实解民忧。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在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工作思维上,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思维。发扬脱贫攻坚优良作风,继续绷紧攻坚克难、继续奋斗的思想之弦。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营造干事创业氛围。面对乡村振兴中出现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敢于肯硬骨头,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多重选择中寻求最优解、在多方推进中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保持历史耐心,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三个过硬”的要求,让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出真招见真效,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