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强力攻坚社会治理效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确保城乡更和谐、群众更安乐。
确保城乡更和谐、群众更安乐,必须深化平安济宁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响“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品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天网”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和谐安宁就在身边。
确保城乡更和谐、群众更安乐,必须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济宁。坚持法治济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强化执法司法供给,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法治服务能力。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加强司法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坚决整治“执法不公正、司法不廉洁、遇事不担当”问题。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进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法治观念,使崇法向善、循法而为成为社会风尚。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确保城乡更和谐、群众更安乐,必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依法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银行机构金融风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素质固安”“科技强安”,实行分类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应急救援站点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稳定就在身边。
发展为本,安全为要。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守好“一排底线”的工作要求,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让全市人民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