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调解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道路,鱼台县围绕调解品牌创建项目,夯实基层调解组织阵地建设,以培育“一镇(街)一品牌一特色”为抓手,按照“增实效、创亮点、促服务”原则,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调解品牌,实现全县11个镇街品牌调解室全覆盖。
优化组织,打出创建品牌“组合拳”。制定下发《调解品牌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室性质、调解员需具备的条件、工作范围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县对镇街考核项目,以“责任清单”形式下发到镇街,坚持每月一汇报、每季度一督查,跟紧建设进度,对工作进度缓慢的给予通报。建立“互学互比互评”机制,通过召开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现场推进会,举办互比互晒、现场观摩、对标学习等活动,充分发挥李星调解工作室的典型引领作用。截止目前,共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2期,专家经验交流会2次,镇街调解品牌创建经验分享会3次。
优选人才,力促调解队伍“接地气”。各镇街深挖调解人才资源,选取调解经验丰富、调解业务水平较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较全、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调解员退休政法干部、调解员,构建涵盖老调解员、退休法官、信访干部、基层法律工作者等调解能手组成的专业化、本土化的调解服务团队。不定期邀请调解专家、法院法官等专业人员交流传授经验做法,提高了基层调解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案卷制作,提升综合素质。仲裁院建立了“鱼台县调解员人才库”,目前已有48名志愿者加入人才库。根据案件调解的实际需要,从人才库中选派专业调解人才参与到各镇街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调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支撑。
优创品牌,打造纠纷化解“增长极”。各镇街结合地域领域特色和个人影响力,着力培育“品牌化+特色化”工作室,涌现出一批独具自身特色的品牌工作室。如张黄镇万家和调解室在和为贵治理中心设立宣传台、“爱心角”分别为前来咨询、调解的人们免费提供法律知识读本、调解协议范本等资料,努力让群众在舒适、安心的环境解决纠纷,让群众在和谐氛围中谈问题、说来意、调纠纷、化矛盾,怨气而来、满意而归。王鲁镇言和调解室通过开通调解电话专线,实行预约式、差异化调解模式,在预约日上门提供调解服务。各调解工作室根据矛盾纠纷类型,结合自身经验和优势,探索总结出了“情理法结合法”“背靠背调处法”“面对面协商法”“冷热处理法”“法律药引法”“换位思考法”等10余种调解工作法,帮助基层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截止目前,11个镇街调解工作室共化解矛盾纠纷61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发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第一帮手”作用。(班培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