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理念。如何能够在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的环境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梁山县着力四“提升”四“增强”一“创新”推进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引领作用,引导公众深入持久的提升疫情防控的认知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科学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工作。
提升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知程度,增强全民疫情防控防护的意识。认知,就是认识和了解。提升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知程度,既通过宣传引领,使公众对疫情防控的主张、观点、措施有进一步的认知提升,养成工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态度。习惯态度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形成和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因生活环境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接受程度不同,至使了转变过程时间不同,决定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引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舆情工作,提高宣传引导效能,就必须不厌其烦的灌输新知识,传播新信息、提供科学依据、权威解读。充分利用县属媒体资源,调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全领域覆盖、全方位发力的宣传引领格局,促使公众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认知程度有一个更快更新更深的认知,尽快养成个人防护的一种习惯态度,从而实现“常态化防控”的“常态化”目的。
提升情感沟通宣传声音,增强疫苗接种氛围,筑就疫情防控的社会保垒。做到传递好党的声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及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桥梁作用,下沉到社区(村居)与公众加强情感沟通,为公众解疑释惑。邀请专家权威解读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从而真正使公众形成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迅速的总态势,缩短疫苗接种时间,尽快、尽早建全疫情防控的自身屏障及社会堡垒。
提升引导意向宣传水平,注重宣传方式,增强公众自觉防控疫情的大格局意识。一是对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做好双方面的宣传,使其注意和了解情况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帮助他们自觉的作出判断,改变意向。二是对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弱,做单方面的宣传,是让其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三是科学研判舆情动态,解疑释惑,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做到小喇叭响起来、红袖标戴起来、媒体传播活起来。
提升疫情防控公众健康素养与法纪观念,增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责任意识。做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刑法》的宣传功课,科学监测舆情动向,线上线下正确引导,强化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与个人防护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群众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疫情防控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提升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息息相关,与公众文明指数提升息息相关,疫情防控宣传舆情意识与健康素养提升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
创新疫情防控与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相结合,推动疫情防控效能和文明城市建设的双丰收。疫情防控提倡的节庆文明新风,不大办婚丧嫁娶,要求的社交距离、场所管理规定等行为规范,纳入创建文明城市行为规范的宣传内容,作为主体单位责任的宣传考核内容,提升公共文明指数,实现双丰收。
(尚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