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小安山镇依托地域优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对标打造“一村一品”,以特色种植为抓手,着力引进和培育香椿种植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一、地缘优势助力“香”满安民
小安山镇位于梁山县东北部,坐落在古老的运河畔,因安民山而得名。依托安民山矿山复绿项目,我镇大力实施山体改造,以“经济+旅游”为基础方向,栽植100亩香椿林7000余棵,每棵产量可达2公斤,每年亩产效益7500元。香椿树自然生长环境在北方较为偏颇,但安民山山体的土质、地表岩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香甜可口的香椿生长提供了天然的优势。香椿,素有健脾开胃、利尿解毒、保健的功效。另外香椿还有醒脑利湿、养阳补虚、去油解腻、杀虫的功效,对于蛔虫病、疥癞疮癣等病有治疗的作用。香椿喜湿但忌涝,栽培地块地下水位要求达2.5米以上,且要及时排除积水,山体的供养保障了水分的适墒保收。香椿喜温、较耐湿,多呈黄绿色,而小安山镇依山而种的野香椿则不然,色泽鲜红,叶面光滑且具有独特香味。细嫩多汁、味甜爽口的独特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春季香椿种植基地阵阵香椿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就是这一簇簇不起眼的嫩芽,却在小安山镇衍生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链条。
二、以组织化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围绕香椿产业,小安山镇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成立梁山县安民山香椿协会,制定协会章程,以“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种植户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涵盖种植大户6户,普通种植户35户,全部实行建档立案,不断加强与农户的密切联系。为实现更加科学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小安山镇以政府为主导,着力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联系县农业局技术员和研究院,在土质的酸碱改善和水温的保养灌溉上更加标准化。好产品自然打响好品牌,安民山香椿作为乡亲父老口口相传的本土产品,正在逐步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公众号等信息宣传平台向外走,与加工企业建立生产供应链。下一步,将依托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契机,综合利用荒芜庭院、残垣断壁、空闲自留地进行翻耕,闲地变沃土,增强土地肥力,扩大种植产业规模。力争把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品种、品牌、品质”上下功夫,全面掌握香椿产销情况,以组织化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技术化推动香椿“四季常绿”
香椿作为应季产物,但却是一年四季餐桌上的常备小菜,在产销的保鲜和营养物质的保护上,安民山香椿着力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抑制和采摘包装上下功夫,将采摘时间控制在谷雨前期,掌握椿芽长到10厘米以上、不超过15厘米,过程中保证从芽的基部整个掰下来,尽量减小伤口的块面部分,并在东张庄冷库设置独立存放点,联系供应独立冷链物流,切实产业化、最大化将“色、香、味”送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