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委编办始终坚持将服务全县中心工作作为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措施,通过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职能转变提升,为全面建设“七个梁山”,奋力推进“经济强县、美丽梁山”贡献最大力量。
聚焦内部提升,创新管理模式。为进一步破解科室硬性屏障,再造科室业务工作流程,县委编办试行内部联合工作线模式,推行“大科室”制,实现编办内部扁平化管理,以线带面,形成“事项调整—职能运行—联合监管—优化理顺”闭环工作格局,打造各科室既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的管理模式,凝聚监督检查科、县级职能运行监管办公室、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科三方监管力量,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与监督检查深度融合,让部门高效履职成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力棒,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机构设置,强化跟踪问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的需求,坚持“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通过成立新机构、建立临时性非正式机构或者部门内设科室挂牌等方式,强化对县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机构保障力度,全力支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行业发展。针对我县重点行业和发展定位,成立县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县专用汽车产业服务中心、县稀土新材料产业服务中心、县港航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为县市场监管局增设外商投资企业科,积极协助县市场监管局对上争取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管理权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对各相关部门、各产业服务中心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优化内设机构设置、人员力量配备和精简办事服务流程。
聚焦职能管理,创新监管模式。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梁山”的奋斗目标,坚持把职能管理作为推进改革、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和体现担当、服务大局的关键抓手,着力实施职能管理提升行动,实现以监管促履职,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创新开展机关职能运行监管方式,建立以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情况评价为主线的职能运行监管体系,出台《梁山县县级监管职能运行监管实施办法》和《县直部门单位2022年度工作职责履行任务目标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各项工作目标要体现出在全县发展大局中的贡献作用,落实工作目标包保责任制,激励各部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形成“唯旗是夺、事争一流”的工作新格局。
聚焦数据分析,助力引智留才。坚持“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原则,从性别、年龄、学历、所学专业等多个维度,对全县在编人员开展综合分析,为部门单位分析研判机构编制使用情况,科学合理使用编制职数、人员调整和工作分配提供参考依据。在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针对我县目前“制度性”缺编和“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指导主管部门对编制进行合理配置、动态调整,配合做好人员管理,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率。主动对接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党政机构,优先保障其机构编制事业发展需要,在供给侧发力调整重点领域的编制结构,让编制真正“活”起来,为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发挥机构编制在人才汇聚、人才激励和地方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聚焦专用汽车、教育服务、稀土新材料、港航物流产业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联合组织、人社部门在人才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健全配套保障措施,促进本地区引才留才。
聚焦便民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造高质量便民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更让群众“少跑一公里”。县委编办联合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梳理各乡镇(街道)区域企业和群众需要办理事项频率高的许可服务和行政执法事项,由县级下沉到乡镇(街道)直接办理,切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将县直部门派出机构行使的政务服务事项入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强化派驻人员人员刚性管理,真正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