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一个好书记是咱老百姓的福气。”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村民蒋德香说,这或许是对张佃壮最大的褒奖和最生动的写照。为了圆一个富民强村梦,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佃壮28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致富不忘乡亲,共奔小康之路
1993年,张佃壮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下定决心,要以实际行动逐步改变村庄的贫穷和落后,让乡亲们多挣钱,带领大家共同富裕,过上好日子。他率先在村里搞了600亩土豆规模种植。张佃壮种的土豆不仅外观鲜亮,而且口感很好,一度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致富不忘乡亲,张佃壮经常向大家细数规模种植的好处,积极提供技术指导,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把乡亲们彻底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中摆脱出来,张佃壮顺势而为,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造各类养殖大棚40个,大型养猪场3家;带动村民成立了财元果蔬合作社,吸引发展苹果种植户52户,为农户提供“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同时,在村庄房前屋后统一规划,种植石榴树4000余棵,金银花10万余株,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给全村每年增加12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北元疃村的规模种植业进入了多品种种植、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后,张佃壮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用新发展理念推进种植业的环保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一步步实现乡村振兴。他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了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村里。目前,已建成高温日光大棚60座,栽植无花果100亩,成功投产日光温室西红柿、黄瓜、青椒、辣椒、草莓、茄子、西葫芦等茄果类蔬菜,并申报国家专利。他计划下一步要借此建设生态观光区、科技示范区,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另外,他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返乡大学生创业,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绿色家禽养殖片区,现已入驻规模化养鸡场7家,均已投产收益。
为了村庄建设,他抢着吃亏
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佃壮,面对的是基础条件差、村内房屋杂乱无章、道路泥泞的“烂摊子”。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思冥想“破题之路”,最终决定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庄改造工程着手。村民吴清玉家前面的一户在建设时,由于布局原因直接影响了后面房子的采光度,坚决不同意在这里建房子。眼看着新村建设受阻,张佃壮以身作则,拿自己的宅基地跟吴清玉换了位置,果断把采光不好、别人不愿意要的宅基地换了过来。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张佃壮却不以为然:“为村庄建设,我当书记就抢着吃亏。”在张佃壮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庄改造提升全面铺开,北元疃村512户全部和谐整体拆迁。
在原址重新科学规划建起新村,同时硬化村内路网3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3万余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余盏,实现了“户户通”“路路亮”。2011年,为了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村里引资300万元在曲尼路北建设了两层楼共50间高标准门头房,引资50万元的高标准元疃浴池也已经正式向村民开放,村里免费为村民提供澡票,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理发;新建了高标准自来水厂一处,老百姓免费吃上了纯净水;2017年,80%的村民家中用上了天然气,既解决了做饭、取暖问题,又安全、环保,并且还享受“1立方气补助1元”政策。2019年,投资268万元,全村完成了雨污分离工程项目,建设占地12亩的湿地公园,现已投入使用。
内外兼修,幸福家园春常在
近年来,张佃壮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来打。以提升村容村貌、生活垃圾整治、厕所改革、污水治理为抓手,他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沟边路沿、村头巷尾、坑塘沟渠的四大堆进行彻底清理,确保大街干净整洁,小巷通透明亮,北元疃村成了一个环境优美、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新农村。
张佃壮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将“文明是立身之本,孝贤是元疃之魂”作为村庄的文明理念,村级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全面修订村规民约。2017年,张佃壮开始发动党员群众搜集整理村内13个姓氏的家风家训,并组织编写了《北元疃村志》《北元疃村史》,更加注重凝聚群众的精神力量,让群众忆苦思甜、增强群众的凝聚力、认同感。
2018年,率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民俗记忆馆、孔子学堂、乡村图书馆逐渐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第二课堂”;举办爱心理发、免费洗澡、为贫困老人晒被子等600余场次志愿服务活动,村民累计参与6万余人次;投资31万元建设幸福食堂,解决15位老人的日常就餐难题,开设“幸福基金”“幸福银行”,提高了村民的“主人公”意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北元疃村,成了令人羡慕的和谐幸福美丽乡村,条条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
记者手记
在张佃壮看来,他身上最闪亮的光环就是农民的身份,最感到骄傲的是成为一名奋斗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农民。对此,他不仅倍感自豪,更是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愿意为乡亲们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鞠躬尽瘁。(记者 万德龙)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