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雏鹰课堂”里的元宵“节味浓”
2022-02-15 16:09:3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同学们看,我这个手里拿的是一把剪纸刀,另外一个手里拿的是春节用过的旧春联,桌上放的是一个压岁钱红包和买菜用过的旧袋子,我现在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做一盏宫灯。”说话间,孙学成老师剪刀起落,红纸翻飞,不一会一盏造型新颖、层次分明的宫灯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们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叹。2月10日,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传统文化走进雏鹰课堂暨好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庆团圆是流传千年的传统民间习俗。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国传统庆节习俗,进一步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柳行街道组织部分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和文化工作志愿者参与,根据个人特长,专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雏鹰课堂的孩子们量身定制一堂扎花灯、讲民俗、包元宵、学木艺、拓福字、猜灯谜传统艺术盛宴。在制作现场,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就能让旧红包和旧春联变成一盏盏精美的红灯笼。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师生们摩拳擦掌,纷纷动手做花灯,欢声笑语间,一盏盏花灯闪亮登场,小小灯笼传递着祝福、传递着创意。

在课堂上,老师和部分家长分别给孩子们演示和面、制馅、包元宵等步骤,不一会,一桌圆滚滚的元宵摆上案面,然后老师指导孩子们煮元宵、品元宵。师生、家长们一边包元宵、品元宵,一边传授家训和厨艺,现场其乐融融。

在鲁班文化体验馆,孩子们仿佛置身传统文化艺术的殿堂,他们听老师讲解鲁班工艺、参观木艺用品,体验木工卯榫制作过程和印刷拓术,不停地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山东鲁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芳表示“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加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喜爱,有利于良好家风家训的养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李庆平 白晓鑫 报道)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