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公安局立足地处2省4市6县交汇处的复杂区位实际,深入分析辖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规律特点,以合成打击、立体布防为着力点,以专班运行、强基增效为突破口,精细研判、精确打击、精准防范,有效遏制了案件高发势头。2022年以来,破获突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起、抓获7人,减少群众损失70余万元,破案数和抓获数同比分别增长200%、250%。
统筹组织、强基增效,夯实打击防范新基础。组织刑侦、网安等警种和派出所成立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围绕情报研判、侦查取证、资金拦截等环节,细化警种协同、打防联动措施,层层压实责任。优化办案模式,在扩充刑侦反诈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启动刑、所一体化机制,采取“局领导包片、业务警种领导包所”模式,将刑侦专业力量沉入一线,与派出所民警捆绑联动,整体提升办案效能。抓实技能培训,依托全警实战大练兵,围绕证据固定、资金冻结、反诈APP推广等业务,出台规范指引,并通过邀请市局业务指导部门现场讲授,先后培训民警26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民警专业技能。
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固化专业打击新机制。为有效破解网络诈骗犯罪线索核查、溯源追查、证据固定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坚持“人力+科技”,通过110接报警、事主回访、网上巡查等渠道,广泛收集情报信息,并依托反电诈侦办等平台加强串并分析,先后获取案件线索7条。深化合成作战,固化“一案一专班”办案机制,整合各警种和互联网公司、金融等企业单位力量资源,对突出线索“不过夜”核查、联动打击。2月6日,根据断卡线索精准研判,一举打掉1个以“跑分卖分”为主要手段的诈骗犯罪团伙,抓获涉一级卡犯罪嫌疑人3人。突出源头打击,重点加大“两卡”犯罪侦查力度,固化法制前置、检法对接机制,明确法条适用、证据标准,围绕寄递流、资金流、信息流深挖扩线,及时查清犯罪组织架构、人员情况、方式手段。
突出重点、多维发力,打造全域防范新体系。阻风险,深入推进反诈“心防”工程,对700余名多次接听诈骗电话可能被骗人员,采取短信提示、电话访问、视频连线等方式,“点对点、一对一”宣传教育,严防上当受骗。盯重点,对公司职员、学生等9类易受骗群体,结合疫情防控敲门行动,开展重点提示380次,协调沿街商铺电子屏滚动播放反诈宣传片338次,组织“反诈进校园”等宣教活动15次,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广宣传,通过重点部位张贴海报、建立社区防诈微信群等方式,全方位解读刷单、“杀猪盘”等常见诈骗手法,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推送反诈视频、短信提示4000余条,增强群众自防意识。
内外联动、借势借力,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争取党政支持,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机制,依托县反诈联席会,主动对接网信、通管、金融等部门和属地街道,在宣传发动、技术防范、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人财物投入,先后发动志愿者1200余人,提供了反诈有力支撑。强化警企联动,加强与电信运营商、银行、互联网公司协作,围绕可疑号码筛查、大额资金转账预警等环节,健全查询反馈、账户冻结、布控止付、追踪定位等联动机制,先后处置可疑线索204条,为群众挽损650余万元。用足科技赋能,各派出所因地制宜,整合辖区资源,将新技术、新手段融入反诈打防工作,如杏花村派出所与辖区物业公司合作,在智慧社区系统关联反诈APP、植入防诈宣传模块,居民可实时举报线索,并以点击量、阅读时长获取积分、换购礼品,提高群众参与反诈防诈积极性。(刘成旭 徐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