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济宁市唯一的沿黄县,梁山县委编办立足“123”工作思路,在黄河领域改革、机构编制保障、创建黄河领域品牌等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强化“一个理念”
梁山县委编办始终秉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理念,作为治理黄河领域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形式,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就如何提高黄河领域体制机制高效运行,怎么理解“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进行相互探讨,切实增强了“办好黄河的事”的历史担当和责任使命,为下一步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机构编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实现“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目标贡献编办的一份力量。
打造“二大板块”
一是推动滩区脱贫,实施“三区同建”工程”。梁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成了黄河滩区2个乡镇22个行政村20436人搬迁工作,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不断借助黄河区位优势,抢抓国土空间规划机遇,做好黄河文章,做优做强产业,推动“三区同建”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二是优化编制资源,突出滩区特色机构设置。梁山县委编办在12个机构限额内,统筹滩区实际情况,突出特色机构设置,分别在小路口镇、赵堌堆乡设立迁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滩区搬迁群众对口提供社区服务管理、物业服务管理、社区工作者管理等服务,解决滩区群众后顾之忧,让搬迁人民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树立“三大品牌”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满梁山”品牌。县委编办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健全完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职能设置,通过明确其组织实施全县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工作和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等职能,启动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湿地修复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3000亩淤积湖面清淤和环湿地8.6千米绿色生态保护长廊、84公顷湿地植物外围缓冲带,进一步修复提升流域水质和湿地生态,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二是讲好黄河故事,树立“文化梁山”品牌。为传承黄河文化,进一步研究细化了县文旅局职责,明确其负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通过精心创编枣梆剧目《红色娘亲》、山东梆子大戏《梦圆黄河滩》等一批艺术精品,对推动黄河文化输出提供了素材支持。三是优化水资源管理,树立“水韵梁山”品牌。在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梁山县引黄灌区事务中心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明确其具体负责灌区引黄供水、灌溉排供水系统的运行与观测作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截止目前,共清淤疏浚河道23.5公里、新建改建河道拦蓄水闸15座,预计贯通水系36条、总长275公里,全面推进了“水韵梁山”建设,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