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冯健)新年伊始,泗水县一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数千名干部不畏严寒的身影出现在泗水县的千家万户,他们或是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或是辗转于社区间,或是第一时间维护基础设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脚步。
走基层,找痛点
新年新气象,泗水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的大走访活动。1月4日开始,县级领导带头,组织约2400名各级干部轮流下沉所有村居、社区。在万千居民家中、乡间道路上,到处能看到大走访干部的身影,黑色签字笔、记录本、红色马甲成为走访干部的标配,每到一户,他们将热情转化为对群众的关心慰问,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走访的干部将每天入户情况整理汇总至大走访活动专班,由专班的同志联系相关部门,限期、限时解决。目前,全县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8729户,现场收集整理群众意见诉求1816条。
刚满23岁的李长安,是去年新入职的选调生,每天在办公室忙着工作,接触群众的机会几乎为零。大走访活动开展后,李长安每天要进村入户。第一天入户时,面对村民不知该如何打开话匣子的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大走访真是耗时费力,还耽误工作。随着时间推移,李长安走了一户又一户,去了一村又一村,在带队领导的帮助下,他逐渐找到“窍门”,与村民拉家常拉近距离,渐渐地他对大走访活动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几天的走访下来,他发现入户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虑进而建立淳朴干群关系最直接的方法,现在的他每天积极走访在农村。
转作风,化堵点
作风建设改到深处就是要落实在实践中,泗水县委、县政府狠抓作风建设,改变部分干部脱离群众实际、不调查不研究、不了解下情的作风问题,建立高效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在大走访活动中,职能部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按照要求联系村居、社区挨家挨户走访,及时对接工作专班,对群众诉求认真回应、解决,用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的满意。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大走访活动要求,合理安排部署,针对村民农业方面的需求有求必应。家住杨柳镇东里仁村的周静,作为全县西瓜栽培最大的专业户,种植西瓜约有百亩。隆冬季节,周静种植的甜王彩云蜜系列出现部分西瓜苗低温冷害,如果导致西瓜减产必然影响收入,周静心急如焚。她马上打电话联系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张宗平,用微信将受损西瓜苗的照片发给张宗平,不久就得到张宗平专业的回复:优先解决西瓜苗低温冷害的措施是调整大棚结构,处理好排水。张宗平第二天亲自到大棚查看,现场指导周静改造大棚。看着调整好的大棚,周静满心欢喜:“一年到头就靠种西瓜卖钱,张老师就是我们的及时雨啊!”坚持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是真正的转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办实事,纾难点
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心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大走访活动的落脚点在办实事、得民心。在大走访活动中,全县干部深入群众生活、生产现场,聊生产、拉家常、问困难,心贴心与群众交流,立足岗位实际,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点发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形成县乡两级、各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良好发展态势。县信访局在包保村杨家庄入户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遂积极与县民政局联系,将民政局调拨的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及时送至生活困难的家庭,为困难家庭纾困解难。
在泗水,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省派“第一书记”。他们积极融入大走访活动中,为大走访活动助力加油。寒冬既至,山东省总工会派驻杨柳镇“第一书记”积极融入该县大走访活动,结合杨柳包保村实际情况,与杨柳镇紧密配合,启动开展了“关爱老人、温暖过冬”走访活动,对所包保的后琴柏村、东琴柏村、老泉村592位70岁以上老人入户走访,并赠送暖心棉被。72岁的徐德奎老人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这个冬季很温暖!”
明民意,才能知民心,方能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走访活动过半,为民谋福祉的决心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