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盛超)“这就是咱们镇里建设的‘美家美郭’积分超市,群众通过参与美丽庭院创建获取积分,就能来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在邹城市郭里镇,工作人员张红艳引导群众兑换积分。
2021年,邹城市在各镇街推行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积分内容涉及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志愿服务、美丽庭院等,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典型引路 好榜样引领好风气
以“积分制”为代表,邹城市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容,抓实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2021年,该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深入开展“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3200余场次;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为群众办实事5万余件,打造了务实管用的“小1办事”“雏鹰课堂”“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承接好上级政策落实,又要立足本地实际做出特色。”邹城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二科科长王珊珊说,作为孟子故里,邹城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积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孟子名言妇孺皆知,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有优良的培树环境,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以典型评选为例,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已连续28年开展以“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十佳孝星”“和谐家庭”“发展经济带头户”“科学种田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评选表彰,评选过程坚持“让群众说话”的原则,采取海选形式,每家每户进行投票,由村民直接评选产生,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同时,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好转。
“这些年我们村就是以典型引路,群众有了榜样,互相学习,风气自然就好了。”大庄二村村支部书记姜豪介绍,该村累计已评选“好媳妇”560余人次,“好婆婆”480余人次,“好妯娌”13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敲锣打鼓、吹着唢呐给“好媳妇”娘家送喜报的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营造了村风正、民风淳的浓厚氛围。
文化惠民 焕发新时代新气象
从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到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从挖掘“身边好人”到推荐“感动邹城道德模范”,从创建“文明家庭”到培育“优秀红白理事会”……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邹城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典型评选活动,连续15年评选感动邹城道德模范,连续5年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广泛开展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等评选。目前,该市有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43个村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100%。
民风村风的改善还得益于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大束镇葛炉山桃花节、石墙镇非遗文化进乡村、郭里镇三月三伏羲庙会……一年到头,在邹城的乡村,文化节庆活动不断,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近年来,邹城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广泛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累计举办“孟子乡音”文化惠民演出12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000场。依托文化馆和图书馆,常年开展“幸福文化快线”公益培训、故事会、传统文化体验及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0个“种文化创生活小院”,持续推广“孟子书房”“少年孟子读书班”。
“我们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抓牢文明实践、典型培树、文化惠民等工作,让孟子故里乡村吹遍文明新风,焕发新时代新气象。”邹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资料图)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