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方式深入人心 去年清明节期间 30余万人网上祭扫
2022-01-05 08:16:12 来源:掌上济宁客户端

掌上济宁讯(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赵谦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文明节俭新风劲吹济宁大地,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围绕破旧立新,引领婚丧祭祀新风

去年春天,梁山县水泊街道前集村文化礼堂内灯笼高挂、红毯铺地、喜气盈盈,一场简单而特殊的婚礼正在这里举行。说这场婚礼特殊,是因为新郎、新娘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防止人员聚集,将原本定在年前的婚期推迟到第二年四月份。说这场婚礼简单,是因为小两口简办婚事,不搞铺张浪费,拒绝大操大办,在前集村的文化礼堂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没有绚烂的烟花、没有华丽的装饰,婚礼现场依然掌声迭起,热闹非凡。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消除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不良现象。“时代在发展,民俗在发展,婚俗当然也要发展。”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无论彩礼还是婚礼,都应该符合新时代要求,与新时代气质相适应,既体现出浪漫时尚和谐,又能展示文明节俭简约。

家住市区的马女士因为家人生病,需要在医院陪护,无法祭奠亲人。“我父母的骨灰都安置在嘉祥的一处墓地。通过公墓工作人员代为祭扫,既能表达哀思,又避免了扎堆,非常人性化。”马女士说。同马女士一样,如今不少逝者的家属认为,网上祭扫、代为祭扫的做法,不仅能照顾到情况特殊的家庭,还能减少人群聚集,他们都非常赞同。

近年来,各县市区民政局、各殡葬服务机构通过张贴告知书、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现代文明祭扫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据统计,去年清明节期间,全市各公墓陵园到现场祭扫群众不足5万人,但网上祭扫的群众达30余万人。以鲜花代火纸祭扫成为了当前祭扫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市以清明节为契机,深入开展“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活动,在全市印发“绿色殡葬”倡议书,开展“鲜花换火纸”“时空信箱”“植树祭扫”等活动,加强对烧纸钱、焚祭品等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引导群众树立安全、文明、绿色祭扫新风。

及时安排布署,全力推进移风易俗

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我市实现了红白理事会村(居)全覆盖,乡镇(街道)全部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建立移风易俗“蓝黄红”村(居)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遏制高额彩礼、弘扬孝老爱老等活动,各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规范婚丧行为。全市4401个红白理事会约2.1万余名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参加培训,评选出120个优秀红白理事会进行集中表彰。

市民政局与宣传部联合召开“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联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印发《济宁市跨区域婚姻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全市跨区域婚姻登记试点工作会议,编制完成《济宁市婚姻登记规范化工作指导手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群众了解掌握跨区域婚姻登记的办理流程、预约方式和受理条件,扩大政策知晓度。全市各婚姻登记处全部建立了婚姻登记特邀颁证员免费颁证制度,利用“5·20”“七夕”等特殊纪念日,组织开展“孔孟故里,幸福相牵”相亲会,“迈好婚姻家庭第一步”公益讲座,“幸福济宁,浪漫起航”和“爱,就大声说出来”等形式多样的婚庆活动。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大型结婚登记颁证仪式、集体婚礼30余场,100余对新人参加了集体婚礼活动,婚俗新风广为群众接受。

坚持规范管理,扎实开展专项治理

去年8月26日,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民政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抽查殡仪馆4家、经营性公墓2家、殡葬用品商店6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等,确保了整治效果。全市共整治历史遗留未批先建问题5处,“住宅式”墓地1处,未明码标价商家2家,违法违规私建重点区域散埋乱葬墓7处,违法违规制作或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或封建迷信用品9起,全部整改到位,促进了殡葬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去年10月份,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外事办、市市场监管局对婚介服务机构进行执法检查。检查采取抽查方式,重点围绕是否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或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并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展示;是否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与征婚当事人平等自愿地签订书面婚姻介绍服务协议并遵照履行;是否注意保护征婚当事人的隐私;是否存在诱导消费行为;是否非法开展涉外婚介服务;是否存在虚假、误导宣传内容等方面进行检查。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即指出,责令改正,并向婚介机构传达有关政策要求。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