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因为时间而存在,也因为时间而毁灭。在一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确可以带来一些成长,比如工作,但同时也可以带来一些其它方面的损失,比如亲情。
很有幸,2019的1月3日,命运给了我一次踩刹车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一些闲余的时间,当然,也有可能不止一些,而是很多闲余时间的开始。
有了时间,就可以做想做的事儿。这不,这几天我做了两件有意思的事儿。
第一件,是我说服老婆,将她做的一款小酒的价格,从一箱190.08元,上调了5分钱,至190.13元。她起初不理解,我调笑她,这个数字与上面那个日期一样,我要庆祝一下在她的公司再就业。(戳以下链接了解:春节中酒嘛的几种应用场景)
第二件,我要回一次久违的故乡,去看一下老家的亲戚。那里虽然不远,以为什么时候想去,就立马可去,但就是这样竟至没去。
话题岔开一下,前段时间见一化妆品广告,说用了以后能给人带来逆生长的效果。我心说真会诳人。须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脸上长了皱纹,拿粉盖一下就算逆生长了?扯蛋。不过,这个广告也给我带来一些认识上的提升。引发了我一个思考。一个人逆生长是不可能,但能不能逆生活呢?
逆生活,也许你没有听过这个词吧!嘿嘿,这也是我发明的。在我的想象里。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我们停下来。再倒回去。把自己过去想做,而没有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比如说,小时候没读好书,现在我们再去读一下。小时候,初中抄小学的作文,现在我们花点心思再习作一下。小时候,那个同桌的你......这个算了吧!
逆生活,总得有个原点吧!5岁之前,都算是在娘胎里,没有什么记忆。6岁时,我就有了扯着妈妈的衣角回老家的印象了。正因如此,我才觉得今天回老家特别的有意义。
我的老家,在微山湖里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名叫南阳镇。(放首歌,让你知道微山湖名气有多大)
离我家鱼台县大约十二三公里。走8公里旱路,再走几公里水路就到了。不要看就这十来公里路。在40年前,走一趟极不容易。8公里的旱路靠脚,妈妈拉着小小的我,还要挎一篮白面馒头,走一走停一停,常常累得我哭。到了旱路结束,就要乘公家的小客船,船票也是要盘算的一笔费用。待船行8、9里,到了南阳的公社码头。还要再走4、5里地才能到家。
我最盼望的就是船到码头后,妈妈为了让我更有力气走路,总是奖赏似的,在公社门口卖螺丝的小摊上,花5分钱买一碟红皮五香大螺丝,用一根两头尖的芦苇棒将厚厚的螺肉挑出来,放在醋里一醮再吃,那个美味,回忆起来,这一口正是愿意走7、8公里的基本动力。
吃完螺丝,就到依依不舍的看着螺丝摊离开了。那是没有吃够,可是也没有钱能让我吃够。就只能在小路拐弯以后,才放弃了回头。能够感到,每到这时,妈妈的脚步就会有些加快。现在知道,那是她归心似箭。家里有我的姥姥,那是她的妈妈。
三、四里过后,就到了北堤,总能看到街口某人,飞一般的窜到姥姥家,然后大喊:我的娘(带着惊异的长音),你家老赵(妈妈姓李,但习惯称夫姓)来了,再然后就是一大家人,呼啦啦迎了上来,大妗子、二妗子、三妗子。大表哥、二表哥......激动的握手,抢着提东西。是这样,那时没有通信手段,你来走亲戚,亲戚并不知道,不象现在,方便到放个屁恨不得都能放到朋友圈去。
大人的寒喧是有节奏的,有好一阵子。我却直会找姥姥依偎。姥姥早年劳作,导致视力不好,因此就会摸我的头,看我是否又长高了。可惜,我那时太矮,老是不长,姥姥就说是心眼给压住了。
湖里人家,总要养一些鸭鹅。我最惊异的就是看鹅蛋,因为鹅蛋和平时看到的鸡蛋比起来,个头太大了。而看完以后,姥姥总会安排给我煮一个(当年是奢侈品)。因此,我那时觉得姥姥是天下最好的姥姥。
等吃完鹅蛋,我就不偎姥姥了,众表哥就成了我的伙伴。一起去钓鱼。那个时候,微山湖里的鱼多的数不清。餐条总在水面上很快的浮游、鲫鱼、胖胖的肉厘姑、身上有红蓝着色,在水里老翻着肚皮晃的死逛片、甚至五节腿的大虾,在一眼可望几米深的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我们那时钓鱼,不用鱼竿、鱼钩。就用一根缝衣线,拴上一根蚯蚓,丢到水里,就能看到鱼来抢着咬。看到某一个鱼最终抢到,以拖着蚯蚓跑的时候,用手一提线,鱼就上来了。当然,这种钓法上来的多是小鱼,以肉厘姑为主。那时候钓鱼就是乐趣,湖里的人不缺鱼。
除了钓鱼,就是捉迷藏,这个故事也不讲了,有差别的是,在其它地方捉迷藏是藏在草垛或者某个树林。而在南阳捉迷藏,多是藏在苇垛里。芦苇是渔家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用品,烧火做饭全靠它。渔民所谓的田,就是芦苇田。芦苇田在微山湖里,可谓是浩浩荡荡。每到秋天,家里力气大的就会去骟(shan)芦苇,用的是一种巨型镰刀,名字叫做骟(不确定是这个字)。大人拿在手里,用力的抡圆。一下就是一大片,巧妙的是,被割断的芦苇倒在骟面上,又被顺势的放在了船上。看起来,特别的流畅,象是劳动者的舞蹈。
在老家,我最喜欢的是水,因为那水清,无论多深,总能见底。虽然我小时是长在船上,常常见水。但还是喜欢老家的湖水。因为那水太清了,清到你看一眼就想跳下去。真的,我总有这种感觉。我觉得自己有强烈的亲水倾向。以至后来,到其它地方去旅游,看到清澈的水也会有这种想法。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没想到我这么愚蠢也犯上了这个毛病。
清清的湖水,自然长清洁的东西。在湖里,最干净的就算莲了。老家的湖里。莲叶、莲蓬就象山里的野花草。太多了。平时打鱼生产,路过的河道里全是莲。随手动一下,一个莲蓬就到了手里。根本不稀罕。莲有红、有白。花不一样,结出的藕也不一样。红莲藕面一些,适合煮制。白莲藕脆一些,适合凉拌。老家人说,吃藕会长心眼。我不喜欢吃藕,到现在也是这样。因为心眼把我压得不长个了,是我一生的损失。
如上这此回忆,这些年不断牵着我的心,我甚至想过,等条件成熟,就回老家开一片临水的小客栈,用互联网招揽些雅客,每日与顾客聊聊天,然后再写写文章讲讲他们的故事。间或钓钓鱼,有推却忙时候,练些闲功夫。但愿有一天,能实现它。
今天太晚了,回忆还没写完。今天的行程先上几张图,改日再给大家分享。
驾船是我的老本行
八十岁的二妗
73岁的三妗
以下看生态,数不清的野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