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 (通讯员 张丽君 刘新红) 近日,在曲阜市为民服务中心正对着门口的一排服务台看起来与其他普通综合受理窗口并无二致。但是,窗口上方屏幕上亮起了红色“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的字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办成事”。
今年4月份,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兜底”窗口的基础上,增设“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公开受理和解决企业、市民办事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这间特殊窗口让不少“疑难杂症”有了地方“求诊”。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要帮老百姓办成事
端午假期过后,曲阜市为民服务中心大厅里人来人往,与普通窗口相比,这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比较冷清。
“在大厅,大多数事情都能办了。放管服改革不停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帮办代办……办不成的事儿的确不多。”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督查指导科科长李慧卿给笔者分析窗口“冷清”的原因,“这个窗口,人越少越好。”
据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督查指导科科长李慧卿介绍,普通窗口本身可以满足大部分群众需求,解决问题。但遇上“疑难杂症”,就需要“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亲自出马”了。“办不成事”窗口重点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办不了”的,对于因政策原因等不具备办理条件的;二是“很难办”的,比如因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关材料,需要协调相关部门查询或佐证的难办件。
“因政策或法律、机制等原因‘办不了’的,工作人员及时向当事人做好详细讲解,说明政策消除疑惑。对于需要多部门协调或多窗口并联审批等‘很难办’的情况,会根据反映问题成立相应工作专班,限时办结。” 李慧卿说。自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来,窗口受理的多是市民的咨询,而真正属于“办不成事”的案例很少,“设立这个窗口的目的,一是解决群众有地方去问的问题,二是解决极少数的急难事”。
小窗口有大能耐 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来自济宁信多达智能小家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负责人夏荣淼,就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受益人”。
原来,为完善曲阜市科技创新体系,由杭州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英乐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拟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法人组织,但是却卡在了名称申报环节上。“此类机构一般冠以研究院、科研院等名称,但是我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发起公司设立时名称申报系统中没有‘智能小家电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行业名称,也就无法设立登记。”这种复杂的情况让夏荣淼犯了难。
“我问了身边办公司的朋友,都说申报不上应该就是办不成,只能换一个行业,可是我的公司就是这个行业。”上个月,夏荣淼发现了“办不成事”反映专窗,便抱着试试的心态,反映“难处”。窗口工作人员接到市民诉求后,马上联系相关科室部门,提出了在系统数据库中添加相关行业表述的申请。
据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准入科副科长何晓茹介绍,了解到企业诉求后,市场准入科立即召开讨论会,向济宁市行政审批局提交了增加行业名称的申请,市局经过多次了解和反复研商后,再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最终顺利解决了名称申报的问题。目前,市场准入窗口已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指导企业从山东政务服务网提交了设立登记申请,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夏荣淼表示,“原本我以为‘办不成的事’,现在不仅能办成而且办得好,真的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给我们的‘特殊定制。”
形成倒逼机制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原来办不成事,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留言簿等形式反映问题,但时效性不够强”。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高传东表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畅通企业群众反映渠道,倒逼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体现了曲阜为民服务的理念。“这同时还是个‘兜底’窗口,每天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坐班,并同步开通了‘6760111’热线,对办不成的事协调解决、一帮到底,不让群众和企业带着埋怨走”。
“一次办好”改革不断纵深推进,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试着做到“对症下药”,把“办不成的事”办成、办好,让企业市民少跑腿、好办事,全力打造“至精至简、满意阜务”政务服务品牌。
据了解,曲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配备了专业队伍,建立了“办不成的事”反映问题台账,制定了问题“收集-分类-转办-办结-反馈”机制。对于企业群众反馈的“办不成的事”或提出的意见建议,窗口人员如实记录,定期分类处理,及时结果反馈。简易问题接诉即办,一般问题3日解决,难点问题7日反馈,对于确因不合法不合规造成的“办不成的事”,工作人员耐心向企业群众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