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张树锋 张美荣)南关社区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已经完成了,莲花、新兴、兴隆3家社区幸福食堂建成使用了,少陵、长安等9个社区安装了充电桩,全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群众坐车更方便了,白衣堂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启动……
兖州区坚持把服务群众,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畅通为民服务新机制,有效助推城乡居住环境持续优化,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看菜下单”“量身定制”,是兖州区为了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效率的创新举措。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刚刚结束,兖州区委组织部和党校针对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组织开展培训。与往年培训不同的是党校的老师走出报告厅,走到镇村现场讲课,此举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据区委党校的主要负责人介绍:“基层党员在哪里听课方便,党校教师就到哪里去讲,党员想听哪方面的党史课,就讲哪方面的课,改变过去那种集中到镇街大会议室培训的单一方式,采取以管区为单位、以邻近几个村居为单位或者以单个村居为单位进行党史宣讲。”
基层“点单”、“量身定制”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员学到了党史知识,党校教师从中也得到了锻炼提升,有效推动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截至目前,已开展党史宣讲57场次,培训党员2700余人。
为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兖州依托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将全区划分为930个网格,建立660个网格党支部,以专兼职网格员为基础,组建“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网格辅助力量”网格队伍,活跃在城乡一线。建立为民办实事“123”,即一日受理、两日办结、三日反馈工作制度,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86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1%。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兖州坚持每月5日、15日、25日,全区1297名机关干部组成287个“民情书记”团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通过与村“两委”干部碰头会、村民代表恳谈交流、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交给百姓商讨,让百姓拥有更多主动权、话语权,使民生工程变为民心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共收集供热管线老化、社区乱停乱放、生产路年久失修、小区人车不分流等民生诉求1160件,办结1149件,办结率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