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吴静)2020年,邹城市城前镇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中心小城市、发展新高地、旅游目的地”攻坚目标,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宜居城镇、产业振兴两大重点,攻坚精准扶贫、美丽宜居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大任务,全力实施“四位一体”工程,实现城镇建设扩容提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书写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城前答卷”。
镇域经济持续壮大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年初确定的8个重点产业项目、15个重点城建项目,专班包保,挂图作战,全力全速推进。天禾新型建材等13个项目投产投用,锦绣幼儿园等10个项目快速推进,海鼎饲料高端水产等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充分发挥人口集聚、地理区位、农产品和创业平台、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板材交易市场、南沃生态旅游、越峰观光体验等项目顺利落地。全年集中开展招商活动4次,签约项目6个。持续攻坚三大主导产业,依托海鼎饲料、农民电商创业平台,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贵华针织、佳源服饰、锦绣商业街等,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和服装加工产业。依托北部尼山红色文化示范区、中部蓝陵桃花源风景区、南部越峰生态度假区三个国家3A级景区,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全面落实“三航行动”,帮助贵华针织、佳源服饰等服装加工企业解决招工难、留工难、培训难等问题15项,帮助其实现升规模、增效益。帮助圣滕砭石、添翼食品、京美房车等5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用地难题,顺利实现“个升企”“企升规”。
村庄发展再添新彩
深入发掘各村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龙头企业等,结合各村特色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越峰等传统古村落品牌,石门等生态旅游品牌,东山等林果种植品牌,渠庄等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全面打响,成功打造崇村大樱桃、张园蓝莓、韩庄无刺花椒、石门越峰山茶园等地理标志产品,实现了村村有名片、村村有亮点、户户有收入,强弱结对、强强联合,完成了集体经济增收任务。以民意“5”来听和“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抓手,先后23次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清零,先后集中开展“道德模范”“美丽庭院”“文明户”评选、志愿者在行动等文明实践活动42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讲好城前故事,传播城前好声音。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持续巩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果,加快康居田园等7个社区、10个村建设进度,圆满完成石门等村庄群众搬迁上楼。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配套不断完善,提升物业保障水平,成功建成孙厂社区幸福食堂1处,真正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为满意工程、民心工程。针对过渡安置群众,先后开展入户“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15次,密切关注群众水电路网和冬季取暖情况,确保了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强化服务职能,对鳏寡孤独残贫等特殊群体,实行专人包保,靠上服务。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动员181名帮扶责任人每周一次访村入户落实帮扶举措,擦亮了“如果您不便,我来帮您办”服务品牌。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将全镇分为8个片区,实行科级干部包管区、驻村干部包村庄、村干部包街道“三包”机制,先后16次到村庄集中开展人居环境“大扫除”活动。抽调组成8个督查组,由组长带队到村查找问题,对照清单村村看、街街验,验收不通过,整治不收兵。健全巩固机制,实行街长制、门前屋后三包制,做到环境处处有人管、卫生处处有人干。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最美街道评选活动,实施秸秆堆放处出村行动,加强日常徒步巡查,坚决防止卫生死角、四大堆反弹,打造优美家园,扮靓村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