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把握重点任务,完善服务措施,积极营创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2020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69227件,结案163221件,结案率96.45%,居全省法院第3位, 8个基层法院结案率位列全省基层法院前30名。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全市法院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措施,认真落实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12条配套措施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要求。
服务“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全市法院部署开展查封土地专项清理工作,依法盘活和释放土地要素,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自开展专项清理工作以来,全市法院已经办结案件200件,盘活土地资源33宗964.43亩,其中工业用地25宗852.24亩,商业用地8宗102.19亩,全市另有9宗土地正在挂网拍卖中。通过处置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为当事人实现债权86229.72万元,50件案件达成和解实现各方共赢,10个重点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和继续推进,帮助32家企业化解债务,实现正常生产经营,依法释放生产要素,助力改善投资环境。
大力推进破产审判,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出台《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完善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机制。在府院联动机制推动下,创新清算式重整模式,成功审结华金集团等8家公司合并重整案,依法维护万余名职工及300余名债权人合法权益,保留排污许可、取水许可和发电容量,企业成功盘活、涅槃重生,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价“为‘僵尸企业’处置提供经验参考”,入选山东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疫情防控勇于担当
面对突发疫情,勇于担当,无悔逆行;疫情形势好转时,主动调整,积极作为。
全市两级法院坚持人民至上思想,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一往无前的使命和勇气,守护着司法为民的初心,擦拭着公平正义的勋章,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抗疫合格答卷。
甘当群众的守门人。非常之时,非常之责。市中级法院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委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下沉社区的号召,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首批22名党员先锋队员奔赴各社区,坚守防控一线。
公平正义不掉线。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市中级法院及时印发了《全市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法院推进在线诉讼做出全面部署,两级法院充分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云立案”、“云调解”、“云审判”在全市快速铺开。疫情期间,线上办案成为全市两级法院主要办案模式。去年1至6月份,全市两级法院互联网开庭1647件,庭审直播5190场次,裁判文书上网58203件,电子卷宗覆盖率99.12%。
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保障企业有序复工运转,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依托,成为全市法院面临的新议题。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市中级法院研究制定《依法防控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助力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法院自觉担当起维护诚信建设的重任。
市中级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完善执行联动机制,与市文明办、发改委、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老赖的惩戒力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共计公开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2173条。
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慎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规范查封、扣押行为。全面推行网络拍卖,加强网上询价、拍卖、款项过付, 通过淘宝司法网络拍卖平台处置资产2787宗,成交515宗,成交金额10.35亿元,溢价率15.96%。
积极开展涉民生案件。2020年,全市法院共计执结涉民生案件3358件,执行到位金额26378.97万元,司法救助49人次,发放救助金100.3万余元,有力地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支持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支持行政机关做好依法应诉工作。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02%,促进当事人既能告官、又能见官,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全市法院要积极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精准司法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市中级法院主要负责人如是说。(通讯员 江良局 屈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