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体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宣传文化部门作为繁荣文化发展的职责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推动文化“两创”、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工作上走在前列。
推动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导。围绕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三个走在前”的指示要求,省委提出了“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和“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明确了“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发展目标。市委锁定“奋战十四五,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宣传文化部门必须始终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起来、有机融合起来,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统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着力深化研究阐发、着力扩大传播交流、着力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推动教育普及,理论宣传、文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集中发力,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讲好中国故事、黄河故事、济宁故事,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努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统筹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采取新闻发布、专题专栏等形式,充分宣传报道我市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推动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融入重大发展战略、重要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规划纲要》,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文化“两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规划纲要》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通过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并明确了儒家文化区是五个黄河文化彰显区之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我市是山东沿黄九市之一,黄河在我市绵延25公里,数千年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为我们做好文化“两创”工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幼儿及学生教育、干部政德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网络建设等“八个融入”上积极实践探索,推动我市文化“两创”工作纳入国家、省重大战略规划,努力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中担负重大使命、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省文化“两创”工作打造济宁样板、提供济宁经验。
推动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黄河文化不仅涵养了广大齐鲁儿女的精气神,还为我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溯源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既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黄河沿岸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经成立指挥部和专门工作专班,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开展文化“两创”典型案例征集,制定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公益性文化项目;全力推动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档升级,承办好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深入学习领会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思想内涵,吃透精神要义,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真正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牢记嘱托、开拓前进的实际行动,真正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转化为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在落实上级安排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上,当表率、树标杆、争一流,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