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2年已向我们走来,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济宁大地跃动着勃勃生机。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凝眸回首,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新的希望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升腾。
“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回顾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点赞“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习近平主席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殷切的关怀、深情的祝福,点燃亿万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奋斗激情。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首2021,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市上下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激发出来的激情,转化为推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抓深抓实党史学习教育,聚力推进制造强市、科技创新、都市区一体化、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做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扩大内需,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聚焦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决兜住兜牢风险底线,持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要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围绕奋斗目标,聚焦“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推进“八个强力突破、两个大力强化”重点攻坚任务,奋力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制造强市,做强港航物流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创新生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开年即冲刺,起步就快跑。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一起向未来,更需要焕发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要树立再出发的“归零”心态,拿出“闯”的魄力、“抢”的意识、“拼”的勇气、“赛”的劲头,在推进各项工作中作表率、打头阵。要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努力在新起点上呈现新气象、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切美好与辉煌都是奋斗的结果。我们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积极投身于济宁各项事业之中,为不断推进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继续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