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圣城视角 >
涵养德性多读书
2021-11-24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孟祥坤编辑:李玲
  • 人为什么要读书?《岳正·读书箴》告诉我们:“涵养德性,变化气质,惟书斯功,惟书斯力。勉之勉之,开卷有益。戒之戒之,不学无术。”这段话告诉人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涵养德性,增长学识,只有多读书,才能避免不学无术。

    先贤还告诉我们:“莫高匪天,书括其玄。莫厚匪地,书载其理。莫大匪道,书尽其要。”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比天更高的,书中包括它的玄妙;没有比地更厚的,书中记载它的道理;没有比道更大的,书中说尽了它的要点。书中记载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书中记载了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历史,记载了人类千年万载积累的智慧、知识和经验,记载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书是写成的,但是它的孕育过程,不啻是生命的付出。任何有价值的书,无一不是呕心沥血的产物。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历尽艰辛,“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从而使《红楼梦》成为感动无数中外读者的鸿篇巨著。法国作家福楼拜写作小说《包法利夫人》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正因此《包法利夫人》才成为世界文学经典。我们更为熟悉的历史巨著《史记》,更称得上是司马迁的呕心之作,是他在受到不公正的“腐刑”之后发奋而作的成果。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中,他写道:“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成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正因为这种牵动生命的发奋之作才成就了一部集历史文学为一体的千古名著,流芳青史。

    文学和史学作品是生命的付出,学术著作也是这样。学术界前辈大师一生就是读书、教书和写书,著作等身,惠及后人,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和著述连在了一起,这在许多著名学者特别是老一代学者中是很普遍的,读他们的著作,其实就是与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对话。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