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记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人能够把道发扬广大,而不能只用道来装点门面标榜自己。孔子想要强调的是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努力。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弘道”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心中的理想,已是高龄的孔子离开故土,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四年的风雨飘摇征程。面对匡蒲被围、宋人伐木、陈蔡绝粮等多次危及生命的境况,他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这种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强大的理想信念才创造了今天的辉煌。面对敌人屠刀,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走向绞刑架,发出“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胜利”誓言的李大钊,他们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信仰,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弘道”要担负起使命与责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他们敢于扛起“弘道”的大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自己的使命奋斗不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弘道”应有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对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文化遗产,他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孔子眼中,创制礼仪制度的人虽然对文明的发展有着突破性贡献,但是文明本身也离不开连续性的传承和累积。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国情,对礼制进行适当的增减,就是在弘扬为政之道,也是对文明进行继承。对于当代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必须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继承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大胆探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
孔子所提倡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发挥“弘道”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等靠要”,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