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检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大局中的关键作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网格化管理也应着眼于形成常态化机制。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国基层网格化管理已经积累起比较成熟的经验。尤其是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早已让基层网格融入了社会治理的大格局。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将一个个社区和街道打造成为严密、安全的“抗疫堡垒”,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格化管理日益成为一种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充分整合基层资源,实现社区疫情的精准防控。这也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组织能自主进行的事情做到了敢于“放手”,并将权限适度下放,做好了相应监督与服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需将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到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中每一个有人群的空间,精准防控到“每户、每人”。将社区防线“守住、守好、守牢”,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以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为例,社区作为第一道防线,更是多元信息交汇碰撞的前沿。在此特殊时期,诸多新问题都最先反映在基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有序开展。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社会自治理的活力被充分激发,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网格员的作用更加得以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等不断被吸纳进网格化服务队伍,在缓解了疫情防控人员紧缺的同时更增强了疫情防控力量。新冠疫情危机产生后,基层社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市、区、街道的各级号召,在相关部门指导下迅速建立起危机应急管理指挥机制。在疫情防控的实际过程中,社区对外承担了疫情管控期间的权责,合理调配了社区内部资源,并敦促社区内各级管理主体承担相应管理任务,清除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管理盲区,将可能潜藏的传播源及时排出,力争“疫情不入社区,疫情不入街道”。各社区在将疫情防控列为最优先级任务的同时,更以网格为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分配部署。同时,社区对内依靠网格强化了对社区居民的信息收集与传递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对网格内部出现的各类问题与情况的细节都做到了实时管控,迅速地处理落实各类问题,及时回应了民众诉求,增加了更多平等的交流机会,使得民众意见能够得到及时申报和反馈,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民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冠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据国内外专家研判,新冠疫情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与我们共存。尤其是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状态,部分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同时,秋冬季是传染病易发、频发的季节,面临着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时出现的巨大隐患。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社会各界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认真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不松懈、不松劲;广大市民群众仍要保持清醒认识,强化防控意识,从我做起,共同维护健康、安全、来之不易的社会经济秩序。(作者单位: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