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圣城视角 >
【济声远】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
华峰
2021-09-15 来源:掌上济宁客户端
  • 作者:编辑:李玲
  • 9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市市直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社会各界,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科技人才科普联合行动、生态科普联合行动、节水科普联合行动、乡村振兴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应急科普联合行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联合行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一地一策一特色”理念,开展全国科普日县级主场活动。

    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接触并了解最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契机。今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科普日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夯实多样化的基层科普平台,紧密围绕主题,让系列活动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惠及群众,激发起广大市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巨大热情,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积蓄起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就要让科学知识不断地渗入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提升科技改变生活的幸福感。随着科普工作的开展,当诸多伪科学谣言在公众传播过程中被个个击破;当人们开始愿意相信科学、使用科学……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体现了科普工作渗入民众生活并且卓有成效。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科技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要加强科普新阵地建设,进一步推动科普服务精细分类、精准推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努力打通科学传播和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全国科普日”及“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系列活动为载体,以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主要形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就要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要密切与科技创新一线的联系,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深化“深入基层改进服务推动落实大调研”重要成果运用,努力把科技界和科研人员反映的诉求和期盼及时转化为推动科技工作的新举措新行动。要秉承紧紧依靠科学家、科研人员,服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基本理念,在法律、政策、服务、文化、社会氛围等方面构建有利于科研和创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调动好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关键变量”。让我们积极参与到科普日各项活动中去,共同感受科技进步的魅力,享受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奉献新成果、做出新业绩。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