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发布了三起澄清正名典型案例的通报,为三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干部创新实干积极性,树牢鲜明用人导向,鼓励干部比学赶超,切实为干部加油减负,强化考核评价激励鞭策,做到“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形成进一步激励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强大合力。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旗帜鲜明地为担当作为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释放出我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的鲜明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前,我市正处于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确立了“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奋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实现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充满激情、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敢于担当作为,才能在改革创新中勇当探路者,在科技创新中勇当先行者,在开放发展中勇当开拓者,做到高点定位、勇争一流;才能在创新创业中保持激情,在攻坚克难中焕发激情,在敢闯新路中点燃激情,按照“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让美好蓝图成为现实。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有担当有作为干部有时会受到不实举报,蒙受不白之冤,从而背上了沉重心理包袱,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三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就是旗帜鲜明地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轻装上阵,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更好地投身于我市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中,更好地为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在工作中,全市各级要牢固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的意见》,把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既要督促党员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又要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或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切实保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纪法意识,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同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消除影响,对诬告陷害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真正让恶意中伤、诬告陷害、别有用心的人受到惩戒、付出代价。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澄清正名,让担当作为者充满干劲,让别有用心者受到惩戒,将会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消除顾虑,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抓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尽显奋斗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