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以行稳致远的决心和定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立足济宁现有发展实际,我们要以更实举措,下决心研究产业、培植产业、壮大产业,这不仅是抓高质量发展、抓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这一代济宁人的历史责任。
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一个优势或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形成,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也是我市经济的基本盘、增长的主动力,而制造业又是我市的工业之基,具有不可动摇的支柱地位。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对济宁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把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聚焦“231”产业集群,坚持力量向制造业集中、政策向制造业集聚、要素向制造业集合,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热潮。
大抓产业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关键在干部、在干部的能力素质。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拿出优势兵力,推动领导力量向产业集中,工作精力向产业集聚,干部配备向产业发力。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和人才团队”活动,持续扩大联系服务企业的覆盖面,不仅要联系制造业企业,还要联系服务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让产业推进工作“一盘棋”,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协同攻坚格局。
大抓产业必须勇于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各级各部门要聚焦产业发展短板,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要把产业链研究透彻,找准突破点、关键点,“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要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政策,精准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和融合度。要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要素资源优先向主导产业集中、优先向骨干企业倾斜。要创新方法破解瓶颈制约,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办法举措,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产业。
大抓产业必须树立以发展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强化“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的导向,把产业发展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前沿阵地,给那些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撑腰鼓劲,推动力量向产业发展一线下沉、保障向产业发展一线倾斜、褒奖向产业发展一线聚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到谋划产业上来、本领体现到推进产业上来、力气锁定到抓好产业上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全力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奋力开创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