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认真回顾和深刻总结党的制度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制度意识,形成尊崇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使党内生活的各方面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不断扩大。结束了“文革”后,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在总纲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更明确地提出了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从而使民主集中制不断得到了完善,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明确了党委工作“十六字”方针,使党委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等。党的组织法规不断完善,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制度基础。为了全面规范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和职责,我们党先后制定了450多部组织法规制度。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首次为建立70年的党组制度立规。这些法规制度,夯实了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组织制度基础。党的领导法规逐渐健全,保证了党的领导活动在制度轨道上推进。目前,我们党已制定900多部领导法规制度,对党的自身领导体制、党与政府等机关组织关系作出规范。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持续加强,有力促进了良好政治生态形成。长期以来,我们党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的原则,制定1460多部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我们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只有在方向性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着力完善党的建设各方面制度,才能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着力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有效制度。坚持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我们党始终坚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同时,还善于把成熟的党内法规制度通过立法机关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实现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使党的制度建设全面融入并保障国家法治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环节和治本之策。(作者单位:中共金乡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