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侃事话理 >
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
闻道
2021-06-04 来源:掌上济宁客户端
  • 作者:编辑:张霄婷
  • 5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和“十四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模式不断创新,新能源产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发布会透露出一系列重要信号:“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坚持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双轮”驱动,对标“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稳步有序发展生物质能,打造新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重点企业将达到100家,集群营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

    产业是立市之本,转型之要;新能源产业更会决胜未来,影响长远。目前,国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竞争,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重要指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强市的起步之年。我市提出了在“十四五”乃至未来十年内,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济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综合实力确保全省第5位,奋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目标。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盯紧“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八个强力突破、两个大力强化”重点攻坚任务,把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聚焦“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大抓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力推动“十四五”争先进位跨越赶超。

    对我市而言,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转型升级,根本措施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扎实推进“231”产业集群培育、现代物流和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我市提出到2025年,力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50万千瓦左右,实现规模翻一番;围绕壮大新能源产业储能装备、集热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氢能源研发与应用“四大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形成具有济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集区。为此,下步工作中,我市将重点主攻“光伏+”工程、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3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板块和新能源储能装备、新能源集热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和氢能源研发与应用4大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板块;结合采煤塌陷地治理,打造“鲁西南采煤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探索综合智慧能源新模式,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探索储能商用模式,打造储能应用示范;同时,壮大新能源储能装备产业链,培育新能源集热装备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链,布局氢能源研发与应用产业链,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新能源产业,就是一个催生新动能的“孵化器”,就是一个实现新蓝图的“突破口”。面对数字经济新时代,需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全力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集区,其时已至、其势已兴,前景可期、前程万里。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