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学区房制度体现为教育公共服务与房地产结合,换句话说,学区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优质教育资源价值的体现。既如此,不排除官方发布的交易指导价清单反被用作投资指南,那些优质学区中未被纳入交易指导价的小区房屋资源或遭热捧,涨价压力同样将最终传导至被纳入交易指导价的小区。无论上述哪种情况,结果或都将与政策制定的初衷背离。这也就无怪乎,有人就此发出“到底是交易指导还是涨价指南”的质疑。
——光明网:《二手学区房价格越控越涨?》
有网友担心,这种整顿治理会不会是“一阵风”,网民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其实,2018年,我国就启动了一轮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但去年头部培训机构烧钱营销、恶性竞争、虚假宣传以及违规收费等行为,还是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由此可见,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有效的监管,不能寄希望于集中整顿,一两次顶格处理或许会在短期内有效,但如果不能建立长效机制,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就会卷土重来。
——法治日报:《整治校外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经济压力已成为抑制生育意愿与阻碍生育计划的重要因素。应尽量完善国内0岁至3岁的托幼机构制度,减轻隔代抚养和教育负担。完善家庭收入保障机制,譬如优化合法生育二孩家庭的减免税政策;提高育龄妇女劳动就业保障,为二孩母亲提供更为宽松优惠的产假制度和生育保险金制度……
——新华每日电讯:《应对“少子老龄化”需用好供给侧改革思维》
教育,就是要教书育人。教,是让孩子们实打实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育,则是要在品德操守层面铸牢孩子的人生底色。孩子撒谎,家长和老师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甚至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当的惩戒。可是,打着“教书育人”旗号的在线教育机构,却习惯性地谎话连篇、用不当商业宣传诱骗消费者,这样的在线教育,不仅教学质量堪忧,品质和操守更不在线,实在是亵渎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更已经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北京晚报:《校外培训岂能在线忽悠》
此轮疫情中,正处于二次暴发阶段的多个国家,都是我国近邻,这无疑让我国的“外防输入”面临更大压力。事实上,目前我国多地已检出印度输入病例。尽管在“外防输入”上,此前已积累诸多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但正如李兰娟院士日前所指出的,我国人口众多,边境线长,开放程度高,经常有境外人士入境,仍要把好防疫关口,绝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一些边境口岸,既要严格执行好“面上”的防疫管理规定,也要对非法入境等“地下”风险,以及借道第三国入境等复杂情况作出更针对性防范,需以更完善、更有力的预案和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做好“外防输入”。
——新京报:《多国疫情反弹,严把“境外输入”防疫关》
虽然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但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越是农业生产形势好的时候,越不能麻痹大意。
——人民日报:《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
(闻道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