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教育部5月13日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将于5月17日开启的“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部署。同日,新华社刊发调查报道,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光大学生求职者陷入“培训贷”陷阱的案例,以致有人“还没上班获得收入,就背上了一身债”。报道提醒:“随着毕业求职旺季来临,求职者须警惕这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
观点提要:通过相关案例,“培训贷”的套路倒也并不复杂。所谓的“用人单位或机构”,往往对应聘者许以可观的月薪,渲染“培训结束后就能拥有光明前途”,紧接着再抛出金额不菲的“培训费、进修费”等名目,诱导应聘者通过“网贷平台”借钱缴纳上述费用。还要看到,“培训贷”不过是“套路贷”的新变种,甚至不排除一些“用人单位或机构”与网贷平台合谋的嫌疑。他们盯准了涉世未深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没有经验维权,再加之维权成本又不低,只能吃哑巴亏。早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就曾出台意见,严厉打击“套路贷”。无论是出于网贷治理本身,还是更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都应该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不能任由“套路贷”变异横行。
车内隐私,岂能“漏”到车外
5月14日 《广州日报》 刘冉冉
背景:“车内摄像头”将有法律监管了。近日,国家网信办就《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提到运营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被收集人同意。
观点提要:车内个人信息安全立法刻不容缓。如不早立规矩,容易形成“破窗效应”,持续侵犯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国法律早已对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明令禁止,但新技术变革给个人信息管理带来许多课题。尤其在汽车技术不断革新升级、汽车消费加速大众化的情况下,立法保护势在必得。“新”问题还需“新药”医。保护车内个人信息安全应抓两个关键。一个是“我的数据我知道”。设定新技术标准,让车内个人隐私的收集、处理和使用,都必须与汽车更好地服务安全驾驶、舒适乘车体验有关,而不能容许以创新之名“欺负”人,滥采、滥用个人隐私,变相逃避监管。另一个是“我的信息我作主”。要进一步细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不断创新手段、提升执法水平,同时要整合监管、车企、平台、电信等资源,全面落实实名制购车和信息使用,不仅管好车内隐私不外露,还要防止车牌号、手机号等关联信息被滥用。目前国家层面已逐步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并自上而下铺开信息安全网络。对于车企来说,任何不能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的“炫技”,都是“掉粉”选项。想继续以创新之名行侵犯隐私之实的心机,不刹车,就“翻车”。
消防兴师动众给游客捡手机该不该
5月14日 《北京青年报》 天歌
背景:日前一名游客在庐山拍照时手机掉落悬崖,当地消防出动2辆车、14人,克服悬崖陡峭下雨湿滑的困难,消防员用绳子固定在树上,下到约13米的位置,50分钟后帮游客找到了手机。看似一则“正能量”新闻,却引发了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议论,那就是消防部门如此“兴师动众”帮一名游客找手机,是浪费公共资源。
观点提要:游客弄丢了手机,不管是从帮助游客减少损失,或者是体现当地热情好客,为游客服务的角度,似乎都应该帮忙找回来,但如果为了找这部手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公共资源,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是否应该,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正如有网友所说,游客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拍照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弄丢了手机,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情理的角度,消防部门都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找手机。消防部门可以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和困扰,但是要考虑帮助背后的公共成本问题。而说到“成本”,也就引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有人提出的类似“找手机”这样的并不在消防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要求,如果消防部门一定要帮忙,需要提前衡量公共资源支出的大小和要解决的事项严重程度是否合适,既不能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也不能为了找一部手机兴师动众。这件事也对公众是一个警示,要对自己的个人行为负责,不要去冒险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让两面三刀的砸锅者付出代价
5月14日 《北京日报》 何若
背景:“技嘉不同于其他品牌,选择低成本、降低质量的方式请中国代工制造……”这两天,因诋毁中国制造,中国台湾电脑硬件生产商技嘉科技惹了众怒。事件一出,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相关产品,二级市场也很快对此做出反应。
观点提要:“技嘉”1986年成立于中国台湾,单2020年,其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就达167亿元新台币。此外,技嘉在宁波和东莞都设有工厂,来自中国大陆的产能占比高于90%。又是卖货,又是建厂,抱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技嘉可谓“吃得饱饱的”。可“放下筷子就砸锅”,如此做派实在不堪。有媒体继续“深扒”发现,技嘉还有更恶劣的操作。在其中国大陆官网上,只要提及台湾,都会老老实实写“台湾地区”,如“囊括台湾地区、德国及日本等重要设计大奖”。可到了其他地区的官网,就没了“地区”二字,直接将台湾与其他国家并列。一个个细节之中,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嘴脸暴露无遗。说这是“无意为之”,怕是没人信。还是那句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跨国跨地区的贸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内涵在内的综合行为。企业逐利,但必须保持基本尊重,敬畏底线红线,才能共享中国市场的红利。近些年,不管是外国企业,还是港台企业,但凡在涉及中国国家利益问题上犯错,等待它们的就是坚决抵制。技嘉偏要玩火,搞吃饭砸锅的龌龊把戏,只能一凉到底。(集纳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