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的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入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系统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和重要保障。要坚持“十四五”发展和法治建设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用法治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用法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断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就一定能乘势而上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