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青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就要培养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聚焦这个目标,须臾不能偏离。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教育倡导。在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让所有课堂都肩负起育人功能,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把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懂礼貌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不仅享受到艺术的美感,又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每位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针对青年成长特点,聚焦青年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多措并举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老师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更好发挥出引领作用。比如在音乐课教授一些歌曲的歌词内容健康励志,旋律优美轻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受到了美的熏陶,从思想上也得到了一次励志教育。
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就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恰当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恰当处理好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网络内容穿插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曾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岗位,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