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为我们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十三五”时期,是济宁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五年。五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主动转型中蓄能增势,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新旧动能转换、城市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民生事业和党的建设等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呈现出深化推进、全面突破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夯实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发展面临的短板和不足: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新兴产业支撑不强,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仍面临着一些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还有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防范化解风险压力依然较大……这些时刻警醒我们,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2日,我市召开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全面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以决战决胜姿态迅速掀起重点工作攻坚热潮。当前,全市各级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创新提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上来,在强力突破制造强市、重大产业项目、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重大工程等重点工作上加压奋进,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头拱地、往前冲,铆足劲、抓落实的韧劲、冲劲和担当。
紧迫感来自何处?来自对高质量发展的渴求,来自对新发展理念的把握和落实。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济宁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开启之年。我们面临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的“大环境”,面临着省“两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新安排新部署给我市产业集群培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两创”等方面带来的新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条件和机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营商环境、国企国资、开发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策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战役性改革举措,立足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抓好创新政策集成,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突出人民至上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卫生、扶贫、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短板,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全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络;要统筹发展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判性,提升应急应对能力,坚决守住各种红线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评论员 刘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