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阁路跨线桥突破阻隔,快速通达。
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俯瞰古今,斜跨南北。
济宁在变。经过前期紧张施工,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济宁主城区内环高架项目主线去年底正式通车,宣告济宁立体交通时代正式到来;2019年8月31日,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正式通车,为我市新增一条南北贯通新干道;2019年9月29日,火炬路跨线桥正式通车,高桥飞架南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对于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6月30日,王母阁路跨线桥主桥正式通车,与火炬路跨线桥东西呼应,成为济宁城区横跨新兖铁路的“双子桥”,实现桥上桥下立体通行……彩虹高架天地宽,坦途铺就幸福来。行驶在如今的济宁,一条条新路大道通衢,一座座“彩虹”凌空飞架,不仅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构建起快速衔接通道,方便了市民群众,更是缩短了时空距离,拉开了城市框架,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大家发自内心地唱出了“美丽的济宁我的家”。
主城区内环高架主线
孔孟之乡架彩虹
“最近我的微信朋友圈被内环高架‘刷爆了’,你看这些航拍的短视频、各个角度拍的壮观的照片,大家都在转发,都对咱济宁这个大工程赞不绝口,为咱济宁有了这么漂亮壮观的内环高架而骄傲。这高架路一建,也让咱们济宁有了大城市的感觉。”家住任城区的90后小伙子刘子涵给记者看自己的朋友圈。
“通车第二天我就开车走内环高架去单位,从任城大道到太白湖新区只用了20多分钟,比以前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在太白湖新区工作的李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内环高架路面平坦、指示清晰,不管是上匝道还是跑起来感觉都非常利索、非常方便,第一次跑就很顺利很便捷地跑过来了。”驾驶员贾女士说,这应该是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得很细致,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市民使用,工程质量也很好。
内环高架项目由东线宁安大道、南线济宁大道、济水大道、北线任城大道的环线高架路组成,全长41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包括高架路36公里、地面快速路5公里,涵盖互通立交桥4座、出入口匝道26对、横向节点地道1处,跨京杭运河、古运河、洸府河、新兖铁路等重要桥梁10座。施工过程中,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内环高架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项目大范围采用了预制拼装技术,该技术是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产业化发展的新型施工方向,具有成品质量高、施工速度快、施工专业性强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据了解,内环高架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在新冠肺炎疫情、夏季酷暑高温、汛期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主城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及施工方坚定信心、咬紧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疫情发生后,我们主城区指挥部内环高架专班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到了夏季我们是战酷暑三班倒,实行24小时不停地施工,通过加班加点、人员设备‘双翻番’,把因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确保每个节点工程快速有序推进。”济宁主城区内环高架项目专班综合协调及资金保障组副组长边伟告诉记者。
内环高架项目的通车,极大地优化了主城区路网框架,可有效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同时将加速拉动主城区各板块融合发展,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增强济宁的城市首位度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乘车实地感受了内环高架的便捷和畅通后,市人大代表马相智认为,主城区内环高架项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这个项目的通车充分表现了我们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关爱。市政协委员赵曼也表示,内环高架是我们济宁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乘车在内环高架行驶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济宁市处处城市发展的累累硕果,此外内环高架也拉大了城市框架,让我们济宁市今后的发展更有空间。
下一步,项目建设指挥部将继续推进部分立交匝道、地面辅路、地面路口渠化、地面道路绿化亮化等环节施工,确保到2021年7月全面完工。
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
飞桥斜跨通南北
2019年8月31日,记者在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上眺望,往来车辆川流不息,井然有序,以前拥堵的场面已不复存在。
“我在老城区上班,以前想走车站南路的话,需多绕好几条路,等几个红绿灯,很浪费时间。现在通车以后,我们往返可以一路直达,免去绕路麻烦,实在是太方便了。”家住太白湖新区的田女士对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通车赞不绝口:“不光近了,现在明显‘红色’的拥堵路段相比之前少了很多,变得通畅多了。”
作为沟通新区和老城区的一条重点线路,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梁工程北起车站南路与渔皇路交叉口,南至京杭路,全长810米,其中桥梁全长约417米,道路红线宽度45米,按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从桥梁、望柱的造型,再到桥墩的雕刻,新建成通车的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上,处处体现着古老运河之“闸”风貌。从高空俯瞰,该桥与绿树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从画中流过的千年古运河,讲述着运河之都的悠久历史,更映衬了新时代新征程下济宁的繁华盛景。
“桥梁横跨世界文化遗产老运河,为保护桥梁跨河西侧的赵村闸及其闸下月河遗迹,整座桥从赵村闸南侧绕行后连接车站南路。因此整座桥呈‘S’形设计。”工程项目经理李石介绍说:“大桥的主桥采用变截面连续钢箱梁结构,引桥采用现浇箱梁结构,全桥共设计桩基176根、混凝土25000立方、钢筋3500吨、钢结构7800吨,工程量浩大。此外,它是国内跨径最大的反‘S’形钢结构连续梁,桥梁主跨长105米,梁体十分高,主桥钢箱梁梁体最高5.7米,在山东省同类工程中梁高最大,加工、制作、运输、安装难度最高。”
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路跨线桥
新老城区加速融合
2019年9月29日,随着第一辆汽车驶入火炬路跨线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通车。从北端看去,跨线桥在太白楼路以北一路向南延伸,犹如一条卧龙横跨于铁路线之上,画出了一道亮丽壮美的城市风景线。
作为中心城区南北向的重要联系道路,火炬路跨线桥工程全长1.36公里。主体桥梁结构全长995米,标准桥宽18.5米,共计25跨。桥梁主要由涉铁和非涉铁两部分组成,其中涉铁部分采用现浇转体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跨越世通物流专用线及日菏铁路,转体长度为130米,共计2跨,每跨65米。非涉铁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独立墩立柱、桥梁上部采用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钢砼组合箱梁结构。
“在以前,火炬路和太白楼路的这个十字路口差不多是全市最堵的地方,尤其是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基本上是堵得水泄不通。现在路通了,解决市民很大的问题,出行方便上班方便,接送孩子也方便了。” 附近商户侯伟良可以说是看着跨线桥一点一点建起来的:“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工地上都有人干活,就是一些节假日他们也没休息,说实话我们心里非常激动,不管桥的质量还是从外观来说,我们市民都非常满意。现在出行太方便了,感谢党委政府为市民做了大好事。”
壮观的火炬路跨线桥如期完工十分不易,克服建设施工中遇到诸多难题。为落实市委、市政府“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实现项目如期完工的庄严承诺,我市各部门和施工方撸起袖子加油干,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速项目建设。市住建局组建协调攻坚队伍,主动协调对接,先后完成数十项手续办理;市主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安排人员一线办公,每天到工程现场梳理问题,每周召开调度会议帮助施工单位“细剥葱”式排工期;施工单位在确保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增加现场管理人员,增强施工力量……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火炬路跨线桥项目成为了我市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融资到位的市级PPP项目,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提速驶上了快车道:2018年5月1日第一棵涉铁部分桩基完成,2018年5月12日第一棵非涉铁部分桩基完成,2019年3月15日第一片箱梁浇筑完成,2019年5月5日第一片箱梁架设完成,2019年7月23日涉铁部分转体施工完成,2019年9月5日主体合龙贯通,2019年9月29日通车。令行禁止、使命必达,项目指挥部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济宁城市建设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火炬路是我们济宁市规划的快速通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未来的火炬路将形成连续流快速干道,中间没有红绿灯,采用上跨或下穿的方式进行连接。所以火炬路跨线桥,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工程,它的建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的当前交通压力,同样也是城市发展的脉搏。对于促成新老城区进一步融合、均衡城市路网、提高城区居民出行效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0年6月30日,王母阁路跨线桥主桥正式通车,与2019年通车的火炬路跨线桥东西呼应,成为济宁城区横跨新兖铁路的“双子桥”,实现桥上桥下立体通行,大大提高城区居民出行效率。
据了解,王母阁路跨线桥是我市规划的快速通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市区南北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全长1.72千米,北起车站西路以北,连续跨越车站西路、电厂专用线、日菏铁路,在渔皇路前接地,其中主体桥梁全长1423米,标准桥宽17.5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50千米,以PPP方式建设。2020年春节后,又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积极组织施工人员返济到岗,第一时间实现复工,持续增加施工要素投入,同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创新施工方法,压减工期,终于在6月30日实现主桥通车,比预定工期提前3个多月实现节点目标。
“王母阁路跨线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铁路对城市交通的阻隔,将有效疏解周边区域的交通拥堵现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介绍说:“今后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将有力带动周边商贸流通,撬动城区西南板块隆起,加速新老城区联通融合,优化城市经济版图。”本报记者 孙逊
■图片由记者 刘项清 杨国庆
通讯员 李宁 摄
火炬路跨线桥是市级重点星标项目,犹如卧龙横跨于铁路线上。
2020年底通车的内环高架项目标志着济宁交通全面进入立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