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01日 《新京报》 社论
背景: 疫情当前,春节返乡中的疫情防控问题,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1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再次表态,明确指出部分地方在执行返乡防疫政策时出现的“层层加码”甚至“一刀切”现象,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要求各地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提出不得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擅自加码等“六不准”。
观点摘要:从要求各地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到直指“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是“懒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短短几天内接连对过度防疫、粗暴防疫明确表态,是及时纠正目前一些已经走偏的基层防疫做法,也是结合以往经验,为“懒政式”防疫再敲警钟。
疫情防控进行了一年多,其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基层防疫的艰辛和压力,国家和社会也有足够体认。但越是在压力之下,越要警惕个别地方的防疫滑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出于转嫁责任和压力,或图省事的目的,而进行的粗暴、过度防疫。其所对应的“乱作为”“滥作为”现象,本质上就是懒政。 疫情防控事关重大,其一头连着公共健康安全、一头连着社会基本民生,容不得简单、粗暴的“懒政”做法,相关工作更不能过度。只有依法依规地把各项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专业,真正落实好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才能上遵规定、下顺民意,为这个特殊的春节交出一份合格的返乡防疫答卷。
给就地过年的加班费算好“法律账”
1月31日 《北京青年报》 李英锋
背景:非必要不返乡、尽量留在当地过年,已成为不少人的共识。就地过年,不少人会选择在岗位上留守。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能不能向单位主张节日加班费呢?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在新冠疫情零星散发的背景下,“就地过年”的倡议已经被不少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劳动者就地过年之后,很可能会涉及到留岗、加班以及加班费的核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给就地过年的加班费算好“法律账”。
观点摘要:首先,就地过年不等于就地加班。留下来的劳动者即便未能与家人团聚,但依然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强制劳动者在就地过年期间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就地过年的劳动者加班,当然应该支付加班费。即便用人单位没有明确安排加班,但相关负责人以带头示范、表扬激励加班者、批评未加班者等方式带动劳动者“自愿加班”的,或者对劳动者的自愿加班予以默认,并分配工作任务的,劳动者的加班就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事实加班,也应获得加班费。用人单位未安排劳动者加班,也未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给劳动者施加加班压力,劳动者自愿留守在岗位上开展相关工作的,通常而言不构成加班,也不能获得加班费,但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认可这种自愿加班的形式,劳动者也可获得加班费。
为了留人过年,各地往往采取了向就地过年的劳动者发放红包、消费券、购物优惠礼包等措施,这些措施属于法律之外的实惠,不能等同于加班费,也不能代替加班费。各地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等应加强关注与监督,发布有关维权指南或提示,积极受理处置劳动者的投诉举报,督促倒逼用人单位履行好加班费支付责任。
“就地过年”也是“在‘家’过年”
1月30 日 中国青年网 黄松林
背景: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将至,“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中国人对于“家”的情怀是极其浓烈的。当新冠疫情遇上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了“有钱没钱,就地过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地过年”既是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也是为了全社会的防疫大局,更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加安心踏实地团圆。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地过年”何尝不是“在‘家’过年”?
观点摘要:虽是他乡,也是逐梦筑梦的地方。“就地过年”的群体大多是离开家乡在外为梦想打拼的游子。他们在各行各业各展所能, 忙碌了一年,趁着新春佳节,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就地过年”也是“在‘家’过年”。虽是他乡,却早已安排满满当当。这是他乡,但处处都洋溢着“家”的味道, 他乡从未把游子当成“客”,总是把他们招呼得满满当当。华灯初上、年味浓浓,是这座城市给游子们最美好的祝福。驻足停留,用心感受,“就地过年”也是“在‘家’过年”。虽是他乡,但和家乡肩负同样担当。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就地过年”的确会让许多人今年的春节有些不同,会少了一次团圆的快乐、相聚的幸福, 这份“不同”也终将会被岁月铭记,你和我,曾为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尽己所能,在他乡和家乡守望相助。肩负责任担当,“就地过年”也是“在‘家’过年”。
用“码”织密春运安全网
2月01日 《人民日报》 赵壹晨
背景: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健康码”全国通行,为春运加了一道“安全险”。2021年春运,是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运。疫情防控期间,在关键卡口出示和查验健康码是必要环节。大规模的跨省人口迁徙即将开启,“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防线,实现“一码通行”迫在眉睫。
观点摘要: 健康码“一码通行”,切实解决了跨地区流动人员的痛点、堵点。此前,健康码全国互认仍未大面积推广,“码上加码”现象屡见不鲜。跨省旅客到站后,原来的“健康码”在当地失效,申领新健康码又要重新填写个人信息。在机场、车站的出站口,因健康码查验程序繁琐而引发的人群拥堵时有发生。若为了查验“健康码”而引发更大的聚集传染风险,则背离了设立“健康码”的初衷。春运期间,效率与安全至上,“一码通行”提高通行效率,是防范疫情传播风险的重要保障。今年春运,是一场防疫大考。全国“一码通行”的开启,将春运的安全网织密、织牢,称得上是抗疫实践中的“中国创新”。当然,“一码通行”只有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为健康出行护航。不仅人们的通行更加便利,疫情防控也会更加精准高效。(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