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福,平安是金。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日召开的平安济宁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研究审议有关文件,安排部署了平安建设重点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平安济宁建设的责任感自觉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聚焦落实“六稳六保”,着力构建更加有力的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法治济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平安建设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建设就是呼应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平安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勇担责任、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不懈努力,平安济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平安济宁建设面临新形势,面对新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新期待。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首先需要勇担责任树信心,志在必得勇攻坚,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一项一项抓落实,一点一滴“啃骨头”,不遗余力推进平安建设。要坚定必胜信心,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地投入平安建设,确保出成绩、立新功。要突出重点难点,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以赴守底线、保稳定,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工作。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要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其生命力就在于基层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要认真梳理短板弱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体系体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典型带动,推进“和为贵”品牌化建设、“五治五和”网格化建设、“三零”镇村创建,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济宁特色的治理经验和治理品牌。要进一步做实做强实体化综治中心,不断增强基层平安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要深入推进“多网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突出抓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大党建、综治、环保等网格的整合力度,完善“和为贵”网格化治理“1+12”标准体系,健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要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强化考核问效,健全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切实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平安济宁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切实有效的行动保平安、促发展、铸和谐,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评论员 刘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