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2项公安交管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引起大家关注的,除了对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一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一次之外,还有一项是取消了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对70周岁以上人员考领驾驶证的,增加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
70岁照样能考驾照这一新规,立即引来网友的一致好评。应该看到,我国申请驾照年龄上限,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1996年起施行的《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小型汽车学习驾驶证为18至60周岁;2003年公安部推出30条便民利民措施,将考领小型汽车驾驶证的人员年龄上限由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不过,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设置申请驾照年龄上限的做法,越来越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许多老年人对于驾驶汽车的诉求强烈。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其中不少人都具备驾驶汽车的能力,但考领驾照的年龄上限却成为一道现实障碍。
因此,网友认为,让七旬老人拥有考驾照的机会,是理性的选择,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呼唤。老年人的生活不应只是在楼下对弈、在广场上健身,局限于一方天地;也不应只是在家中照顾孙辈、帮助子女处理生活琐事,忽略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取得驾照之前“银发族”也需通过正常的考试流程,还需增加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且需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提交体检证明。这些测试都能够有效地保证驾照的“含金量”,年龄限制也就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人们理应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权利,享受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让每一位身体条件符合安全驾驶要求的老年人,都有机会圆“开车梦”,追逐诗和远方。
放宽年龄限制,化堵为疏,对于确保老年人的交通出行规范,保障交通安全不失为一件好事。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人上了年纪,脑力毕竟难免减退,如何应对当前的社会“智能化”趋势,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新闻中,我们就经常看到,由于出示不了“健康码”,屡屡遇阻;不会网上挂号或购票,面临新的“看病难”“出行难”;不懂APP预约,连一些公共场所都进不了……老年人在数字化、智能化生活中“碰壁”不胜枚举,面临的“数字鸿沟”不容小觑。日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
对老年人来讲,这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预测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一个系统工程。驾照放宽年龄限制,是一种突破,而破解“智能门槛”同样也需要做好工作。众所周知,如今的智能设备和软件则是多元集成,操作“随机应变”——不光绑定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等各种个人信息,而且需要密码、短信、预留问题、人脸识别等诸多验证;操作逻辑各有不同,频频更新“变化多端”。面对一款新设备、新软件,年轻人尚且需要熟悉的过程。对不少老人来说,这无疑太复杂。加上网络诈骗不时曝光,不少老人更存在不敢学、不敢用的心理疙瘩。总之,帮助老年人克服“智能关”,并能“与时俱进”,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儿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