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圣城视角 >
重“评时”,更重“平时”
2020-09-23 来源:东方圣城网
  • 作者:刘太福编辑:张霄婷
  • 文明是一座城市永不褪色的名片,创城则是永不停歇的民心工程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实践求索。这也就意味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创城的思路不变、力度不变、标准不变,重“评时”,更重“平时”,不断巩固提升创城成果,从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创城的理想和初衷。

    可以说,对我市而言,创城是化蛹为蝶、凤凰涅槃的过程。通过创城,我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更加清洁卫生、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幸福指数逐步提升……创城无止境,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征途上,我们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仍需“绣花”功夫,全力实现更高标准的超越。要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不能为了创城而创城,为检查评比而创城。在创建过程中,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把创建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用过程的高质量保障结果的高质量。创城是实打实的工作,没有捷径可循,要立足长远、关注细节,尤其要丢掉“一蹴而就”的思想,让创城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稳健。只有把创建工作落实在平时,而不仅仅是落实在评时,真正让抽象的文明概念内化成市民持久的积极行动,这样的城市发展才会有厚度。

    重“评时”,更重“平时”,就是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科学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用制度来巩固和拓展已有创建成果,防止出现松口气、歇歇脚之类的心态,推动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创城的根本目的不是“拿牌子”“争面子”,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要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让创建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重“评时”,更重“平时”,还要强化执行力建设,切实把创城工作抓常、抓细、抓长,夺取创城的全面胜利。同时,还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共建共享,通过长效机制建设,带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要我创”到“我要创”,自觉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共同创建文明城市。

    总之,在创城路上,我们要以驰而不息、持之以恒的劲头,循序渐进,步步踏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让创城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持续加力,久久为功。如此,就能让文明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城市文明水平大提升,结出更加丰硕的文明之果。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