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十余家媒体参加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破题之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进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积极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立足百姓所思所盼和实际需求,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把党的惠农政策、科技知识、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受到老百姓的广泛好评。
全域积极参与,全程助力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闻令而动、履责于行,迅速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针对农村、城市、网络三个区域,因“域”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推进,汇聚起万众一心助力战“疫”的磅礴力量。广泛宣传动员,部署开展“携手文明 共同抗‘疫’ ”主题实践活动,4563支志愿服务队伍、14.69万名志愿者参与城区网格巡查、村(社区)检测卡点值守、公共区域消杀、疫情信息核实、宣传引导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助推防“疫”线上互动。通过济宁发布、济宁文明网、济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县市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文明实践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等,加大点对点精准推送力度。疫情防控以来,创作“抗疫”题材文艺作品1670件,制作短视频650余个,开展“抗疫”公益广告宣传,播出标语901万余条(次),悬挂横幅9.4万余条,“战‘疫’ 济宁在行动”主题网络宣传覆盖用户达到130余万。
建立“幸福食堂” 贫困户老人、80岁以上老人不收取任何费用
2020年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市选取100个有基础条件的村(社区)试点“幸福食堂”建设。
据了解,幸福食堂主要是面向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天收取不超过5元钱的费用,前提是自愿参加;结合精准扶贫,提倡对无子女的鳏寡老人、贫困户老人、80岁以上老人不收取费用。主要内容是:在解决老年人“一日三餐”的同时,精准对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餐前餐后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孝老爱老文明实践活动,如开展“餐前五分钟宣讲”,讲党的政策理论、最新政策法规等;开展“餐后听戏、话家常”,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媳妇好婆婆、邻里互助和睦故事等;通过电视、广播等播放戏曲、电影、保健知识、移风易俗经典事例等;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作用,通过“一对一”形式,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子,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孝老爱亲活动等。
幸福食堂建起来是前提,关键在于长效常态运行。为此,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建设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底线思维,建立负面清单,确保老人吃上热乎、营养、安全的饭菜,将好事办好,办到百姓心坎上。
弘扬传统文化,擦亮文明底色
众所周知,济宁传统文化资源富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济宁市独特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亮点,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以志愿服务为运行依托,以市县两级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手机客户端(APP)以及网络电视为运行终端,以乡镇街道和志愿团队为基本枢纽的云平台,打造线上点单线下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下一步,济宁市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建立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进一步推进深化拓展,着眼提质增效,聚焦实用管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体制机制保障,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细、做实,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