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鲍童 通讯员 刘伟 刘国伟)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书写伟大的一年。在儒乡圣地、运河之畔这片沃土之上,吹响了一轮又一轮追逐文明的“冲锋号”。一路高歌奋进,结出累累硕果。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回顾三年创建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全体同志振奋精神、积极行动、凝心聚力,探索出一条“一个引领、两种融合、百花齐放、打造品牌”为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汇聚起一股文明创建助发展的磅礴力量。
凝聚文明创建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战役,拼的是精神,比的是作风,靠的是实干。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机关党建和文明创建协同推进,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交相辉映、双向提升的良好局面。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组坚持“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文明创建,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开展文明创建的根本性工作,铸就机关干部忠诚信念。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市人大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系列活动,向全国人大办公厅举办的学习研讨会提交论文,在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上作人大监督工作经验介绍,受到一致好评。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全市人大系统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在加强党性教育的同时,提升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工作开展。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面推动党支部规范提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各类工作方案、制度18项。在此基础上,机关党委和第一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二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党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将新思想新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要阵地。在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兖州区小孟镇刘家函丈村和颜店镇毛家村党,机关党支部分别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时组织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廉政警示教育、“道德讲堂”和“共驻共建、志愿服务”等多项主题活动。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党史专题教育片、发放红色书籍,开展红色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先进性。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划分为疫情防控5条工作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此同时,在职党员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举行支持湖北疫情防控捐款活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先锋队;组织选派7名同志到“四进”攻坚行动工作组。斗志高昂、积极请战,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人大干部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做融合文章结累累硕果
2020年末,一条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济宁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也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两促进、双胜利”,自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启动“双创”工作以来,在为全市创城工作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把双创工作有机结合,在进一步完善健全组织的基础上,两项文明创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实现有机融合,确保共同提升。在此期间,开展健康普及、人居环境改善、文明行为养成、公筷公勺推行等六个专项行动。结合创城社区网格包保和“路长制”巡查工作,协调市城管局等有关单位推进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解决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实际问题。为打造精致优美、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以及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作出突出贡献。
在创建期间,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创新方式加大对创城工作的监督力度,在创城攻坚中彰显人大力量。在持续抓好《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贯彻实施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济宁市养犬管理条例》《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水平、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调研、“放管服”改革集中视察,实现关注社会民生与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全面摸底和调研民生问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学前教育、公交助学、养老服务体系、物业管理、农村产权问题、民营经济“双招双引”、港航经济发展、园区建设等调研活动,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打造文明创建品牌
创建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细胞工程”,围绕“服务代表,情系民生”为目标的机关党建品牌,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广泛发动,努力打造学习型、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五型”机关,形成精神文明建设与模范机关创建交汇融合、共促共建的良好格局。
注重宣传引导,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综合运用网站、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OA办公系统等平台,推出视角独特、形式多样的创建工作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代表履职平台作用,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抗击疫情、服务发展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和先进事迹。
开展多样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风尚。机关群团组织按照各自职责,主动打造创建品牌,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成立机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爱心敬老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多支活动团队,广泛开展以弘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在文明行为宣传、爱心敬老、爱心助残、爱心助学、法律服务等方面,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结合人大监督、立法调研和驻村帮扶等具体工作,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定期深入联系点、联建村和农户家中,为联建村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多彩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社会正能量,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