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 (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冯树光)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9月7日上午,在汶上县康驿镇东樊章村儒学讲堂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来自康驿镇中学的曾君利老师正在给群众上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曾老师也是该镇儒学讲堂专职讲师。
今年,像这样的讲座在东樊章村已进行了9场,场场都座无虚席,深受群众喜爱。“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 说起邻里相处之道,东樊章村58岁的村民张协义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里人闲下来就知道打牌、打麻将,有时喝了酒还有打架的。现在不仅打牌闹事的少了,而且不知道孝顺父母的也很少听说了,这都得益于儒学文化的教导。”
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滥觞之地,济宁拥有传承传统文化得天独厚之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求为契机,济宁抢抓文化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自觉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上谋划文化发展,切实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扎实做好“登峰、落地、传播、转化”四篇文章,奋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济宁实践”,努力推动济宁市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登峰”,传统文化走在前列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超越国界、泽润四海,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不朽遗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宏大叙事需要一个个载体的支撑。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求为契机,济宁抢抓文化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自觉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上谋划文化发展,逐步搭建起了“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四大战略平台,奏响了打造首善之区、建设文化强市的时代最强音。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示范区内有曲阜、邹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三孔、四孟等一大批文化遗址和景区,还有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支撑,将发掘儒家文化品牌的巨大价值,在展示中华文化、整合文化产业、旅游景区景点、文化项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影响力越来越大,中组部支持在济宁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省委支持济宁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批复设立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和孟子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正常安排中长期班次来济宁开展政德教育培训。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建成使用,曲阜师范大学在山东高校中成立了首家国学院,教育部在曲阜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济宁始终走在前列。
“落地”,文化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我市各地结合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从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入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如今,但凡有广场的地方,都会有一队队舞者,他们不分年龄,欢快地舞蹈;但凡有公园的地方,总会有激情洋溢的票友聚拢起来,开心地演唱……随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850万济宁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邻里更加和谐、乡风更加淳朴、追求更加现代;在城市,伴随着文化地标的拔地而起、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读书开始融入生活,看戏已经成为时尚,文化正在凝练着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品格,提升着这座城市崇文厚德的形象。
我市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依靠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建成“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达到“四个一”标准的3016处,每年开展普及推广活动1万余场,组织经典诵读系列活动2884场。实施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特聘乡村儒学高级讲师33人、乡村儒学志愿讲师430余人,评选“儒学民间传承奖”13人、“优秀乡村儒学讲堂”29家、“优秀民间儒学社团”20家、“优秀儒学讲师”15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50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济宁样板”。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及16支专业队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分中心156个、实践站3874个。探索“和为贵”调解室模式,推行“五老”调解、“平安周例会”、法治大讲堂等。2019年,全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599件,调解成功64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3%。
“传播”,守正出新叫响品牌
近年来,我市不断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连续举办了37届国际孔子文化节,成功举办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全国大学生论语大会,2018央视中秋晚会在尼山圣境举办,发起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依托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本地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联合协作,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曲阜师范大学在山东高校中成立了首家国学院。实施《孔府档案》《孟子文献集成》等重大文献整理工程,推出了《正本清源说孔子》《中国传统八德诠解丛书》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集聚国内外儒学研究高端人才,引进儒学大家4名、泰山学者8名、尼山学者9名,打造儒学研究核心团队,培养储备高素质儒学研究青年学者、基础人才。济宁已成为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交流中心、全球多元文明对话交流重要平台、各国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增强了在世界儒学研究和传播中的话语权。
转化,文化产业焕发魅力
“这个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爷爷太可爱了”“这个孔子像可比平常见的可爱多了”……近几年,笑容可掬、亲切可爱的文创产品孔子像逐渐成为各大展会、景区的亮点产品。随着我市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别具匠心、形式新颖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三孔”系列、“诗礼夫子”IP、华粹文创“至圣孔子”系列、“孟府家礼”等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倍受瞩目和青睐。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提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获评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我市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转化路径,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抓曲阜文化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文旅突破战略,有效激发发展新活力。2019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4.21%,增速达10%。重大文旅项目实现新突破。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开园运营,创新策划的“夜游尼山”暑期文化夜游季,成为全省文化夜游新地标;孔子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19年9月正式开馆运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余件;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配套提升工程,17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扎实推进,尼山会堂、尼山宾舍、尼山水库调蓄水工程等项目将于今年完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2019年集团营业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同比分别增长12.51%、10.59%,全年接待研学旅游160万人次,同比增长40%。文化产业发展展现新活力。全市建成曲阜文化产业园等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9家,省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孵化器试点1个,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1家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储备库。全市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00家,营业收入485.1亿元,均居全省第3位。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市加大文艺精品剧目创作生产力度,以重点文化产品为创造为载体,大力繁荣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先后创作生产了《孔子归来》《大运河》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山东梆子《孟母》、大型舞台剧《金声玉振》等21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孟母》等6部剧目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专业艺术展演活动,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文化发展形成了系列机遇叠加、重大事项突破、文化事业发展提速、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可喜局面,迎来了文化大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