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高晓彬 通讯员 辛亭亭)2020年,济宁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明确工作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手段,以“五抓”为本守护童心,用爱浇灌护航成长。
抓素质提升 以家风家教全面呵护儿童
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济宁市“母亲素质提升工程”暨家教家风百场巡讲活动的通知》,突出思想道德、文明法治、科学教子等“六大”母亲素质提升,不断扩大妇女儿童参与面和受益面。一是开设线上公益课堂。今年在圣城女性公众号,以音频听、视频看形式开设线上家庭教育课堂133期,打通了服务全市家长、儿童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开展线下巡讲活动。动员各县市区妇联认真积极开展家教家风百场巡讲“六进”活动,以线下巡讲、面对面互动形式,努力扩大妇女群众受益面。目前全市已开展“讲好母教文化 建设文明家庭”“家教家风伴我成长”等38场宣讲活动。三是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济宁市妇联紧紧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教育、“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近20场,引导少年儿童心向善、向前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
抓儿童救助 以关心关爱全面温暖儿童
优化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一直是妇联人在兹念兹的心头事。今年,济宁市妇联多措并举给予儿童关心关爱,全面助力儿童阳光成长。一是关爱留守儿童。联合济宁市关工委举办“德行好少年”国学冬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自觉将“德行好少年”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其中。组织开展“爱共享 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爱心温暖童心”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业辅导、图书阅读、心理疏导等服务形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二是暖心贫困儿童。发起“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巾帼脱贫公益活动,带领巾帼志愿者、女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将每个“微心愿”礼物送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截止到目前,全市累计帮助贫困家庭实现2700余个“微心愿”,捐赠物资价值近100万元。招募“爱心妈妈”9600余名,结对帮扶近万次。动员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00余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习及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勤奋学习。
抓劳动实践 以实践教育全面培育儿童
组织动员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家庭卫生、文明城市创建等美化净化绿化活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劳动之美是妇联助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之举。今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济宁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晒晒我的家 争创美丽庭院”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助力儿童养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全市积极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动员青少年参与全市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劳动为本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抓家庭影响 以家庭文明全面守护儿童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细落小落实,济宁市妇联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寻找济宁市优秀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活动,评选市级“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优秀家庭400户,市级“好媳妇”、“好婆婆”200名。联合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范围内寻找“绿色家庭”100户,联合济宁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三年开展争做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活动,并集中表扬宣传。今年,全市各级评选“最美家庭”892户,“好婆婆”1179个,“好媳妇”1254个,发放家风家训宣传页5.6万张、对联2.4万份,书写家训6900余条,装裱家风家训7063幅。11户家庭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家庭,曲阜的郁殿木家庭被评为山东省抗疫最美家庭、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抓宣传引领 以安全教育全面保护儿童
假期期间,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频发,济宁市妇联以维护儿童安全为己任,全面加强安全教育活动。联合济宁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的通知》,并通过圣城女性公众号发出倡议,呼吁各县市区妇联组织积极行动,充分发挥防溺水联防机制作用,扎实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协同共育,着力保障特殊群体监管到位,多措并举,共护孩子夏日安全。同时,积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组织开展“家人叮咛促安全”“儿童健康知识”“五防”安全课程进社区进家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指导未成年人加强安全防范、提高自护能力,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共筑未成年人安全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