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红灯,麻烦您往后退一步,注意安全。”5月9日下午6时许,在琵琶山路与洸河路十字路口,几位头戴红帽、手持红旗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一边向市民宣传“文明礼让”理念,一边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虽细雨绵绵,气温渐凉,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依然高涨。在他们的耐心劝导下,该路口的交通井然有序。“随着创城工作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市民认可了我们的工作,大家的文明交通素养越来越高了。”已有多年经验的吴翠萍大姐,在谈及工作感受时欣慰地告诉记者。
如果说文明是一座城的精神,文明交通便是它靓丽的名片。自我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一大批有识之士加入到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他们有着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也有着不同经历、不同面孔,但都有着一样的志愿——引导广大市民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让文明出行的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市民从“被动文明”到“主动文明”,成为文明出行践行者和倡导者。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把文明交通理念传播到更多市民心中,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我感觉非常的开心。”3年前加入志愿者行列的王相梅大姐,志愿服务时长已经累计达到4000小时。虽然是志愿行列的“老人”,但她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初心依旧火热。
据统计,随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我市深深扎根,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全市志愿者参与交通文明志愿服务人次近13.5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8万小时。城区35个交通路口设立了志愿服务劝导岗,在上下班高峰期开展维护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规、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等活动。每一名志愿者都像一盏明灯温暖并照亮在城区的角角落落,为社会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鼓舞人心向上向善,指引社会前行的正确方向。
记者还了解到,为切实做好志愿者群体的日常管理,加快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标准,使志愿者全面了解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我市定期举办志愿者专题培训达10余次,参与的志愿者2000余人次。为确保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先后邀请市创城办、市交警支队等相关负责同志授课,培训围绕劝导服务的总体要求、不同类别路口的劝导服务重点及注意事项展开,结合工作中的案例,详细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服务规范等方面内容,为进一步规范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提供了实践指导依据。
“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需要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作为一名志愿者,也是培训工作的组织人员,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让志愿精神在济宁枝繁叶茂,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采访时,文明交通志愿者管理班长孙姗姗满怀期待地说。(记者 唐修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