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胡淑坤 孙明璐)在梁山县大路口乡西张博村廉政教育基地内,一台名为《夫妇双清》的梁山枣梆大戏正在上演,台下的党政干部沉浸其中,深受震撼;这台以西张博村刘氏先祖、明代刑部主事刘宁刚毅廉明、清慎自守,妻子安氏深明大义、拒收贿银的史实为原型的大戏,已成为梁山县廉政教育的必备曲目。
很难想象,几年前西张博村还是一个人口流失严重、村容村貌破落的传统村庄,而现在的西张博村已是远近闻名的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村、先进村。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传统小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该村村民介绍,西张博村有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村史可追溯到元朝至元年间,因依靠京杭运河,位于南北通衢的古官道,南通徐州,北达冀州,曾是过往客商歇脚的重要驿站;“夫妇双清”的故事也在这源远流长。但是抱着这些“金疙瘩”不会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充分挖掘,梁山县也认识到在全县范围内面临同样的问题的村庄还有很多。
为解决上述问题,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契机,科学编制了西张博村村庄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充分挖掘特色旅游产业和廉政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村庄规划涵盖了廉政教育基地、廉政广场、传统民宿等多个项目,指导建设了雨污分流管线、老年幸福院、村庄道路升级等多处民生项目,因地制宜注入蘑菇种植、林下金蝉养殖等特色产业,为村庄旅游注入新产品,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引导西张博村从破落衰败到全面振兴的转变,从传统小村到“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转变;建成了“景在村里、村在景里”的美丽宜居新村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科学延申一二三产业链条、产业空间,辐射带动了周边村脱贫。
这样的故事也在贾堌堆村、沙窝李村等村上演,梁山县走出了一条“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古村落复兴之路。
近年来,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49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做到乡村规划应编尽编,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遗址文化等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特色产业相结合,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绘就了一幅幅美丽宜居村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