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勇闯新路径 奋力走在前——乡村振兴看济宁 >
2021年济宁市农村居民收入20747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见成效
2022-05-1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济宁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淡水渔业养殖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常住人口83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3.5万人、占总人口的38.8%。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坚持示范引领,集中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坚持全域全面,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坚持守牢底线,聚焦聚力实施脱贫攻坚。2021年,济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16.2亿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收入20747元,增长11.2%,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3.7个百分点。

    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1年,济宁市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80万亩、总产487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85.7万亩、总面积达630万亩;蔬菜及食用菌年总产量754万吨、增长6.6%,其中大蒜年产量110万吨,出口160多个国家;猪牛羊禽肉产量46.2万吨、增长16.2%。

    济宁市创新实施“按揭农业(畜牧业)”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成为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先行开展大棚、种苗、技术等前期投资,合作社作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协助企业负责基地后续运营和管理,农民交少量首付即可“拎包入驻”经营,搭建形成了 “企业融资建设基地+技术服务+合作社农户按揭经营+企业回购集中销售”的运作模式。2021年,济宁重点建设了曲阜市鑫军肉牛标准化养殖场、邹城市中心店镇草莓小镇等25个按揭项目;2022年,组织各县、市、区新申报按揭项目28个、总投资金额20.83亿元。

    济宁市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遴选了156名金融干部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挂职,共对接农业经营主体9000家、新增授信130亿元;制定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暂行办法》,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贷款;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28家、社会化服务组织9000余家、合作社2万家、家庭农场3.3万家。

    此外,济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年繁育小麦良种2.5亿斤、大豆良种1.8亿斤。2021年,济宁市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支持种子龙头企业、县域种业集群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共建设小麦、大豆、玉米、稻米等商业化良种繁育基地87.8万亩,实现种业集群发展。

    在提升农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方面,兖州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影响力不断提升,辖区多个企业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机科学院等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拥有各式农机及配件共10大类、500余品种。

    乡村人才队伍激发新活力

    济宁市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工作,共招募合伙人253名、落地项目215个;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共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协议”;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计划,选树好青年2936人;每年评选25名“济宁基层名医”。

    此外,济宁市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每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覆盖5万余人次,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乡镇共完成高级职称聘任3927人,已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202套;同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鲁青基准贷等优惠贷款,支持农村人才返乡创业。

    乡风文明建设见到新成效

    济宁发挥文化资源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303个,擦亮蒲公英夜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品牌;共开展蒲公英夜堂1.5万余场、受益群众16万人次;打造儒学讲堂4051个,开展儒学宣讲5.2万余场、受益群众168万人次;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216处,“每天每人交5元钱”满足农村老年人“一日三餐”,积极倡导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幸福餐盒送到家”活动让行动困难老人准时吃上热乎乎饭菜,“尝尝大厨的菜”活动让老人吃上“星级饭店”的美味佳肴,“幸福食堂里讲党史”“餐前听新闻”“餐后话家常”为老人送上“文化大餐”。

    寒暑假期间,济宁通过公开招募在校大学生和公办学校教师,组建“雏鹰课堂”志愿服务队155支,招募志愿者3470余人,为47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寒暑假看护及课业辅导服务。

    此外,济宁市瞄准“喜事新办”,依托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场所建设“结婚礼堂”153处,设置婚俗文化墙、孝贤文化长廊,实现“场地免费、司仪免费、服务免费”,倡导移风易俗,并在婚礼流程中融入孝老敬亲、夫妻和睦、家风家训、夫妻宣誓等环节,增强婚礼仪式感。

    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新进展

    济宁市大力实施农厕改造、清洁取暖、污水处理等工程,2021年建设“四好”农村路854公里,完成93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558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制定出台《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管理办法》,将村庄分为“整治村、达标村、示范村”三类,建设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同时,实施《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地方立法工作。

    同时,济宁积极发挥乡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制定了《济宁市精致城镇创建实施方案》,评选出14个“基础设施好、服务功能好、产镇融合好、文化传承好、形态风貌好、组织管理好”的市级精致城镇,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地位和为民服务能力。

    乡村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

    2021年,济宁市接续开展村书记乡村振兴赋能培训,细分为“优秀示范”“初次当选”“连选连任”“80、90后村书记”及“兵支书”“女支书”等类型开展培训,提升乡村振兴领导能力和水平。同时,济宁市每年定期评选“十佳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引领提升基层书记带领农民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选聘1055名优秀村书记担任乡镇党委“特聘组织员”,促进强村带弱村;每年定期组织每村开展“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抓实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出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意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济宁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3165家、建立联盟产业基地231个、村均增收3.7万元,403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08个、占29.8%。(济宁市委网信办)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