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好品山东 >
喜迎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 | 济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助力“山东手造”工程
2022-06-1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 作者:编辑:李玲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冯斌 刘长雨 通讯员 张明臣 贾义乾)济宁市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为传统手工制造培养更多技术工匠,助力“山东手造”工程,加快非遗和文创产业发展。

    前不久,泗水县柘沟镇居民孔春红在山东儒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制陶师,公司缴纳五险,月工资稳定在4000多元,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方便照顾家庭。

    “我通过相关的培训后到了这里,又多了一个生活的技能,在这干得也挺高兴的。”孔春红说。

    “柘沟民间制陶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山东手造”兴起,传统老手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追捧。今年前四个月,企业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同比增加10%,但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山东儒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尤跃表示:“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有人才能传承。我们本来就在一个乡镇上,比较偏僻,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传承的意识,所以希望每年都有新人进入。”

    济宁市拥有传统手造企业一百多家,像柘沟制陶一样,大都面临技能人才需求难题。针对这一现状,人社部门对全市手造企业、非遗工坊进行摸排,建立供需台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技能培训。

    济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培训部部长朱慧表示:“主要是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和脱贫享受政策的人群,这样一方面可以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同时也为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补充。”

    根据手造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目前,济宁市已开发出柳编、鲁锦、石雕等10多个特色技能培训项目,培育“山东手造”技术工匠200多人。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