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好品山东 >
山东手造 济宁好礼 | 济宁泥塑
2022-05-05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 作者:编辑:李玲
  • 一抔土,一瓢水,一块泥巴,经手工捏制成型,泥塑作品由此诞生。早在新石器时代,以“泥土”为原材料制作的陶器就已出现,它恰似一位旁观者,默默记录着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兴福集村,就有这样一位痴迷于“用泥土讲故事”的人,她就是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代表传承人——贺风勤(贺凤平)。


    贺风勤(右)正在做泥塑

    走进贺风勤老师家的院子,红色水桶中满满一桶泥巴格外引人注目。“我做泥塑大多用的是当地河堤上冬天冻过的黄土,这种土不用过筛,非常顺滑。”贺风勤介绍,制作泥塑的用土十分讲究,将挖来的泥土用水浸透后,再放在石板上用铁棍捶打上几个小时,将泥土里的空气完全排出,使其变得厚实细腻,最后往里面加入适量棉絮增加其粘性,这样,制作泥塑的原材料便准备完成了。


    贺风勤部分作品

    贺风勤告诉记者,她的作品选题就是源自生活。“国家开放三胎政策,我就响应号召做了一组作品。”贺风勤说,她捏了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以及一个怀孕的母亲,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妇女和孩子就在家等他回来。


    贺风勤在天津美术学院研修时期

    “我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庄户人,做泥塑就是小时候爷爷带着玩学的,完完全全的野路子。”一说起泥塑,贺风勤老师立刻神采飞扬,“我走到哪里,就捏到哪里,有的作品还在研修时被天津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永久性收藏了,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贺风勤说,一起研修的同学有好多研究生、博士生,她只是一个庄户人,被老师赞扬时别提有多激动了。


    中国济宁市—日本足利市友好城市旅游线上交流会

    在参加“中国济宁市—日本足利市友好城市旅游线上交流会”时,她的作品一亮相就收到阵阵掌声。“我就是要用泥巴讲故事,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贺风勤拿起手中刚捏好的簸箕,“你看,我的作品比不上学院派的精细,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它们是什么人、正在做什么。”农忙时节,休息时她在田间地头讲述丰收的喜悦;外出打工时,她讲述同伴的辛勤劳动;疫情来临,她在后方用泥土讲述战“疫”一线的勇敢担当……


    贺风勤部分作品

    “我放不下泥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所热爱的东西。”贺风勤说,如今,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她的泥塑作品逐步走到全国各地,她的故事也讲到全国各地。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