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5月28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乡村振兴工作是一盘大棋,除了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还要推动面貌一新的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作为农业大市,位于黄渤海之滨的烟台在取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扛起乡村振兴试点的重要使命。
全国首创“龙头企业+基地农场+标准化+品牌”
众所周知,烟台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类齐全,除传统农产品外,拥有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等多个知名特色农业品牌,且矩阵完善。
从龙大肉食到香飘万家的“滴滴鲁花”,如今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都来自烟台莱阳。莱阳可谓烟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追溯莱阳的食品产业,绕不过一位将汗水洒进土地、让当地农民增收增富、挺直腰杆的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宫学斌。
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在城市,海尔、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等公司纷纷创建。1986年,宫学斌瞄准农业,成立莱阳市果菜保鲜总公司,涉足农产品加工出口。1937年出生的宫学斌倔强又豪爽,他经常对员工说:“中国的根,在农民;农民的根,就是黄色的土地;我的根,在山东省莱阳市。”1993年,龙大组建国家级企业集团。2000年,龙大集团被农业部、财政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到2016年,莱阳便在全国首创“龙头企业+基地农场+标准化+品牌”发展模式。当年,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已达8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在鲁花、龙大的引领下,春雪、恒润、一品堂等骨干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胶东地区最完整的冷链产业体系,构筑全国性、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也先后建成投用。
如今,莱阳已打造出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扛起全市乡村振兴的半壁江山。从“梨乡”到“中国绿色食品城”,莱阳用了不到30年。
栖霞的苹果产业、蓬莱的民和牧业、牟平的仙坛股份、海阳万亩果蔬、莱州的玉米种业也在30年间蓬勃壮大。
近年来,烟台在农业跨越转型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山东大农业版图上的澎湃新动力。
乡村振兴方面已打下良好根基的烟台,下一步该如何力破新局呢?
老劣果园改造 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优化产业结构与种植布局是一个重点。而更新改造老龄低效果园便是优化产业结构和种植布局的第一步。
2020年,烟台市深入实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提出到2022年完成120万亩老龄果园改造的目标。
围绕落实烟台市委关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聚焦改善“老龄果园、老品种果树”占比大的情况,蓬莱市以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因地制宜推进老劣果园改造。
据悉,蓬莱区现有苹果37.2万亩,总产量108万吨,优质果率85%以上。2020年,完成老龄果园更新改造6.3万亩;建成市县镇三级示范园11处、3400亩。2021年,完成老龄果园更新改造5万亩,建成示范园9处、2400亩。2022年一季度,蓬莱通过伐老建新、高接换头、去大枝等方式完成老劣果园改造2.89万亩,提高了整体果品质量,增加果园效益。
下一步,蓬莱将继续鼓励广大种植户积极开展老龄果园改造,全面提升苹果产量和果品质量,促进苹果增收、果农致富,年内建成投用苹果交易集散中心,完成改造老劣果园3.5万亩。
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将第一个西洋苹果到达蓬莱,引种了早苹果、荷花鲜、秋苹果等13个西洋苹果品种200多株树苗,并传播苹果种植技术,随后就有了“烟台苹果”。经过150年的的历史沉淀和海风浸润,现已孕育出不同成熟期、不同色泽、不同口味的品种87个。
如今,在蓬莱东北部,乌沟河两岸,蓬莱区正传承发扬烟台苹果的优秀基因,强力打造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蓬莱东方海岸果谷”正一点点掀开动人面纱。
借力电商 直播推广助农增收
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烟台大樱桃陆续成熟上市的时节,红灯、水晶、美早等品种相继成熟。看着红艳艳的大樱桃挂满枝头,果农笑了。
然而疫情当下,销路减少、物流受阻成为棘手问题。
5月9日,在烟台市栖霞市庙后镇,20多名主播通过电商平台推介新鲜上市的大樱桃,仅用2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卖出10000多斤大樱桃。
栖霞庙后镇四面环山,盛产大樱桃,但樱桃产业存在“人老”“树老”“品种老”“技术老”等问题。
为抱团发展大樱桃产业,2019年5月,通过“群众入股、村集体筹股、党委政府配股”的方式,庙后镇成立了栖霞市首家镇级联合社,采用新模式、优质苗木、新技术,带领着当地果农分红增收。
集聚网红力量助力大樱桃销售,这是庙后镇发展大棚樱桃产业的长远规划之一。
今年樱桃季期间,“甜美栖霞,只樱邮你”短视频大赛直播带货节同步启动,当地商务部门等组织果品合作社、种植业户运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推动农特产品销售。
与此同时,当地邮政部门还将在樱桃旺季期间开通每天3架次专机,实现大樱桃次日送达全国大中城市。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果农借助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进行宣传推介,可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开拓出一条依托电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美丽乡村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然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
2021年,烟台市“坚持四抓四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经验做法获国家和省级层面肯定推广,龙口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龙口黄山馆镇是有着700余年历史的明清古驿,2019年被列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
镇上的村子错落有致,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
馆前后徐家村是革命先驱徐镜心的故里。村里街道整洁,民居古朴,古槐、古栾、古柏洒下沁人心脾的绿荫;
店子村是清代进士刘自清的故里,街头巷尾遍植芙蓉树,明清老宅颇有古韵;
山东省第五批传统村落——耩下刘家村,注重弘扬孝悌精神,寓情于石榴,在村内空地栽种石榴树150余棵。
2019年以来,龙口累计投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000万元,统筹整合农业农村、水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文旅等多个部门项目,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未来,烟台将坚持规划设计先行,重点抓好1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和103个样板村,圆满完成3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同时,全力推进市级美丽乡村梯次晋级,巩固扩大一类示范样板村、二类达标提升村创建成果,三类重点攻坚村占比降到10%以下。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多方发力,久久为功。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美丽乡村,整治村居环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老百姓才会有真真切切的归宿感与幸福感。
(凤凰网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