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触网” 制造业加速迈向数字化
2022-06-18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信号灯闪烁,机器轰鸣,8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从原料合成到挤压成型,再到干燥、烧结、成品自动检测……每一个环节都由智能化设备精准“掌控”,10余道复杂的工序一气呵成,短短45秒就有5个产品下线,而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入库的全部生产过程都经MES系统实时上传数据。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的蜂窝陶瓷智能工厂内,智能化给蜂窝陶瓷制造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叹为观止。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功能陶瓷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依托数字智造转型助力,国瓷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中国高端陶瓷材料行业的先驱,在新材料领域当仁不让地占据着多项“第一”,自2012年上市以来,更是实现了市值从16亿元到380亿元的25倍飞越。

    “成绩的取得,数字化转型功不可没!”国瓷催化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吕玉兴回忆说,过去因设备老旧、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检测等环节基本靠人工,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在与康宁、NGK为首的海外蜂窝陶瓷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躺平”没有出路,只有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才能突出重围。在开发区管委会及产业园区的大力支持下,国瓷自2019年开始着手建设智能工厂,耗费巨资引进首批120台先进设备,打造了8条全自动生产线,对蜂窝陶瓷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提升,将间歇式生产模式变成智能化生产线。

    硬件更新了,管理也得跟上。国瓷深知,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不紧跟时代,就会被时代淘汰。于是国瓷又一次发挥超前思维,通过搭建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窑炉监测控制系统、自动检测等系统,建立MES、ERP、SRM、SRM、SCM、LIMS系统,最终实现研发设计迭代数据库化、供应链协同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以及数据互联网互通模式下的智能工厂。

    如今走进生产车间,大屏幕上所有设备生产状态、模具号、生产周期、生产计划等核心数据一目了然。“导入MES系统、ERP系统,就可实时呈现生产现场的订单进度、任务进度、产能分析、设备异常状况、工序报警以及生产的人、机、料的利用状况,这样就让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可视化。”吕玉兴边说边拿起刚刚下线的产品,扫描二维码,手机页面逐一显示生产数据,实现人、机、料、法、环、测每个环节可追溯。“任意一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能找到根源,我们就能有针对性作出调整和优化。”

    2021年以来,公司汽车用蜂窝陶瓷制造智能工厂实现了流程制造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高度集成,实现了生产现场、工艺设备、管控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能够实时监控每一个执行过程的工作状态,自主分析、决策生产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对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及管理模式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瓷的崛起,展现了产业数字化蕴藏的巨大潜力;国瓷崛起的背后,是企业的主动作为和政府的精准引育。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全市数字经济的先行区、引领区、集聚区,积极引导企业“登云”。以“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持续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制定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技改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连续安排3年,“护航”数字产业发展;高水平建设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和中小企业上云,加快“研、产、管、供、销、服”的深度融合,推进开发区工业企业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且实施财税、金融、社保等结构性支持政策,强化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支持,以智能制造赋能开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总投资85.15亿元的27个项目列入市“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2个,建成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个;培育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我们将抢抓当前数字经济风口,发挥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乘数效应,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助推127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打造开发区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王强信心满满。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杨胜男)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